01
2023年07月05日
□ 新华社记者 冯家顺 白阳
司法部7月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公证服务减证便民情况。从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到创新服务方式,一批公证服务便民惠民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减轻群众办证负担
据介绍,近期司法部通过梳理共规范保全、学历、学位、证书(执照)、现场监督、合同(协议)等公证事项33类81项,办理此类公证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从原来的396项删减到280项。
“针对群众反映办理公证材料多等问题,我们全面梳理地方出台的公证证明材料清单,能压缩的尽量压缩。公证机构能够通过主动核查获取的证明材料,或者能够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式获取的证明材料,不再让当事人提供;属于循环证明、无谓证明的材料,坚决砍掉。”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刘福臣说。
在提供证明材料方式上,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中涉及的一些辅助性证明材料,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提供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即可。
提升公证服务水平
针对群众办证往返次数多问题,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对于法律关系明确、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即可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
据介绍,北京“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由最初的52项增加到185项,基本覆盖了全部公证业务领域;天津采取容缺受理制度,对于基本条件具备、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证申请,在当事人补齐材料并符合出证条件的同时立即出具公证书,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明确公证机构需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办理公证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式等内容。
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
针对公证资源分配不均衡、公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司法部持续推动优质公证资源均衡配置,扩大公证机构执业区域至省级,方便群众、企业选择优质公证服务。
中国公证协会秘书长曹阳表示,中国公证协会现已研发出“全国公证处地图”微信小程序和“公证服务查询系统”,实现公证机构查找导航、(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