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年08月17日
□ 通讯员 钱英
河北法制报记者 陈兆扬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近年来,献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法院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中的功能,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时刻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调对接落到实处,并汇聚多元解纷合力,形成了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格局。
诉讼外多方联动
献县法院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工作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契合点,建立了人民法庭庭长列席乡镇党委扩大会制度,及时汇报辖区内民事纠纷特征、综治矛盾纠纷点及发展态势、审判案件中信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为乡镇依法行政建言献策,助力党委领导随时调整决策部署。同时,该院在18个乡镇建立起固定工作站,及时将收集到的民意民需反馈到乡镇党委。该院还在民事案件多发村、信访隐患高发村建立起流动工作站,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流动工作站就延伸到哪里。
献县法院深入推进法官联系人机制,在全县97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了法官联系人服务站,由员额法官定期线上联络、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向联系企业发出司法建议书,结合典型案例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该院与工商联、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工商联企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涉企纠纷诉前调解。2022年以来,已累计化解涉企纠纷25件。
献县法院不断完善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培训调解人员,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与18个乡镇建立“法治诊所”,积极推进献县建筑仪器行业、建筑扣件行业、金融行业设立商事调解委员会,及时就地解决纠纷,源头化解矛盾。法院与各调解组织协调联动,构建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化解、司法调解的多元解纷大格局,为群众纠纷调和提供了一条龙便捷服务。
诉讼前内外联动
献县法院实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讼服务站”联动机制。利用“冀时调”平台,开展线上法律咨询、诉讼风险评估、在线视频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多项服务功能,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网络解纷服务。
献县法院建立了专门调解中心,聘请有多年调解经验的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并积极协调落实薪资待遇,发挥诉前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矛盾纠纷诉非分流、调裁分流。同时,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在5个人民法庭建立了诉讼服务站,群众可就近到服务站直接立案、跨域立案。服务站专门调解员第一时间在立案前介入案件调解,使矛盾能解决在诉前的就不导入诉中,能当天办的就不放在次日调。
献县法院与县妇联、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家事联合调解委员会,并在各人民法庭建立了工作站,吸纳县、乡、村三级妇联主席、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作为成员,真正做到家事纠纷网格化化解。今年上半年,仅城关人民法庭工作站就调解成功家事案件137起。
与此同时,献县法院在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多的淮镇人民法庭,建立了代表委员工作站,不定期邀请代表委员走进法庭,听取涉民生案件意见,参与典型案件调解,使得该法庭案件调撤率稳步提升。在位于本斋回族乡的本斋人民法庭,献县法院建立了民族调解室,将有威望的回族乡贤引入调解团队,综合运用情理法手段,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因工作突出,本斋法庭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
在此基础上,献县法院还邀请全国优秀调解员邵雷照、全省优秀调解员李德华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庭,对多发类型的民事纠纷“把脉问诊”,使一些多年遗留的“老大难”纠纷逐一化解。
诉讼中能动司法
一审的末端就是二审的源头。献县法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诉前调解不成的民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通过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以及速裁机制分流案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