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露
今年2月的一天,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和湖南衡阳的一位文友聊天。
他问:“你们上班了吗?”
我说:“大年初二就上岗了。”
他发来一个惊叹的表情:“传张工作照吧。”
于是我传过去3张在高速口执勤的照片,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出人的外貌,背景是一片白茫茫大雾。
他来一句:“风雪夜归人啊!”
的确,北方的2月,疫情、寒冷、团雾、积雪,交织叠加,但作为交警,我们永远在路上。
后来,我们执勤的图片和视频在小城的微信群、朋友圈疯传,先是一对年轻夫妻开车送来了小米粥、面包、火腿肠,接着是某快餐店老板每天中午坚持送餐,多个爱心企业捐赠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爱心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温暖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北方小城涌动。
调来交警工作也有将近10年时间了,我常常问自己:“交警是什么?”我很想用一个比喻来概括,但我想不出。他没有刑警的刀光剑影、惊心动魄,也没有治安警的琐碎细致、千头万绪,我认为,交警自有它独有的风采。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交警永远在路上,是的,工作,在路上;整改,也在路上。
记得刚到交警队不久,就赶上了全市马拉松比赛,报名参赛的有数千人,其中还包括数名外国友人。整个小城轰动了,观者人头攒动,气球、彩带、小旗,五彩缤纷。可我们的心情却激动不起来,小城第一次举办马拉松,第一次有外国人参赛,第一次全民开放式活动,安保任务压力相当大,人人都捏把汗。我和另一名同事负责一段赛道,从早晨6点到中午12点,整整6个小时,我们站立在骄阳之下,还要不时劝说越过隔离栏拍照的群众和钻来钻去的小朋友,嗓子都喊哑了,汗水浸透了浅蓝色的警服衬衣,11点半,马拉松接近尾声,我和同事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一直在我身后,忙着拍照的阿姨,忽然间冲我笑了,她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交警,来,阿姨给你拍张照,你们辛苦了!”一个上午的奔波劳碌、腰酸背痛,都化作一个标准的敬礼。我说:“谢谢,阿姨!”心里升腾起无比的自豪和莫名的感动。
交警是什么?是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是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甚至一个支持的手势。
交警也有千钧一发的时刻。今年8月,正是酷暑,一辆山东牌照大货车满载货物在行进途中,车辆因线路老化忽然起火。当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过往车辆纷纷避让,司机急得束手无策。这时,正在巡逻的交警赶到了,59岁的民警老刘曾是部队转业军官,有着16年消防工作经验,他一面指挥大家先用车载灭火器控制火势,一面急奔到附近加油站拖来了威力更猛的大灭火器,在他和同事们的全力扑救下,火势得到控制,为随后赶到的消防车争取了时间。货物和车辆都保住了,司机握着老刘的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可是我的全部身家啊,谢谢,谢谢你!”而加油站的小伙子说:“这可是拎着脑袋干工作,要知道,货车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啊!”
“每一个万家灯火的夜晚,又见警灯闪烁的你,守护安宁全心全意;每一次风雨袭来,人们总是想到了你,赴汤蹈火生死无惧。”有人这样赞颂交警,我曾看到同事拍的照片,暴雨如注,群众纷纷跑去避雨,而执勤交警却冲到断电的十字路口,冒雨指挥混乱的车辆、行人。
也就是在那样一次突如其来的大雨中,我们市区三中队的队长海哥在没膝的水中执勤时,被车撞倒,导致小腿骨折。我们去医院看望他时,他的腿肿胀得如同一截粗壮的树桩,他却冲着我们咧嘴微笑。这时,我脑中闪过的是,交警是最美的逆行者。
交警是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那个人,交警还是彻夜不眠追查肇事车辆的那个人;交警是微笑为你服务,一遍遍重复上牌、办证程序的那个人,交警还是头戴耳机,呼叫着让你快速撤离的那个人……
交警是深夜旋转的警灯,是高速路上一句暖心的话语,是朝霞、落日中岿然不动的身影,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我想形容交警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再华丽的语言也描述不出那份平凡之中的伟大,那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青春到白头,一代又一代交警辛勤付出,才成就了高速路上的畅通无阻和市区街道的井然有序。成为一名交警,我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单位:辛集市公安交警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