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怀平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家和万事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家和,首先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尽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其大恩大德,寸草春晖,铭刻于心。一首《常回家看看》流行开来,是因为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今天你孝敬父母,明天你的儿女就会孝敬你。我的同事小孟,其妻子在父母公婆眼里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孝女,公婆说他们家儿媳像闺女,更像贴心“小棉袄”,大事小情想得到,一年四季问寒、问暖、问安。婆婆换季的衣服准时给买,公公喝的酒每月必到。结婚几年了,没有和公婆红过一次脸,乡邻们都夸她“这样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在她的影响下,6岁的女儿时常争着要给奶奶洗脚。
家和,夫妻要恩爱。夫妻恩爱,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础。“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不仅双方没有幸福可言,还会给孩子造成创伤。婚姻是起点,在生活中有喜,有忧,有顺,也有坎坷,自始至终需要的是两颗相互爱恋的心。两心相印,共偕白首,志同道合,天长地久。我们邻村的艾某,其妻子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植物人,他在四年的时间里百般照顾,没有吃过一次香甜饭,没有脱衣睡过觉,一天不停地为妻子翻身、擦身,每天用胃管输营养液。全村都夸艾某是个大好人。
家和,要关爱子女。天底下最无私、最真诚、最慷慨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爱。爱子女就要教育,就要在平常的生活和交流中渗透给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父母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老师。我外甥女的儿子上大学后,外甥女就不断教育其子要常修为人之德,常弃非分之想,要成为国之栋梁,不要成为“歪脖树”。儿子也很听话,每次回家都和父母下地干活,泥里水里不嫌脏,风里雨里不叫苦。抗“疫”在家,还主动去当志愿者。
家和,还要善待亲友。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名利、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亲情。亲友间要诚心相待,要有与人为善之心。“爱人者人恒爱之”,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村有个小伙子,年龄大了不好找对象,全家人十分着急。后来有人介绍了对象,小伙子家里不富裕,家族纷纷伸出援手,帮钱帮物,一桩婚事促成了。
对婚姻负责,就要好好爱妻子或丈夫,相依相扶,白头到老;对父母负责,就要好好孝敬;对孩子负责,就要好好教育;对兄弟姐妹负责,就要互相关爱,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对整个家庭负责,就要善待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用温暖之心、宽容之心、善良之心对待他们,并尽己之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单位:滦南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