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11月17日
第01版:一版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法治屏障

——张家口两级法院服务“首都两区”建设工作纪实

□ 河北法制报记者 梁 燕

通讯员 潘守成

11月6日,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张家口中院院长王靖提出,要立足于京张“山同脉、水同源、气相融”的自然生态格局,结合全市法院服务“首都两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环境保护专门化审判体系构架,实行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的审判模式,以专业化审判+协同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护好张家口的蓝天绿水青山,为2022年冬奥会筑牢生态环境法治屏障。

发挥司法效能让天更蓝

张家口中院以司法审判为赋能,着力在审理企业环境污染等案件中,强化空气质量保护意识,守护蓝天白云。

“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支撑区及冬奥会主赛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必须着眼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服从服务大局,以审判为中心,司法保障好区域山清水秀蓝天白云,才能无愧于人民法院的职责担当,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 张家口市中院院长王靖如是说。

张家口法院将环境保护审判工作作为司法保障“首都两区”建设的发力点,出台了《全市法院关于为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分为6个部分20条,对充分认识“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案件审理、服务保障、绿色发展和健全体制机制等作出详尽规定,并在全市法院迅速贯彻实施。很快,在张家口法院形成了以制度护航、条线联动、勠力同心抓好环境保护审判的良好工作氛围。4年来,张家口市法院系统共审理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5623件。

下花园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胡某等7人违反国家规定,多次倾倒危险废物4500吨以上,法院以污染环境罪、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胡某等7人一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同时判令被告人胡某等5人、被告单位霸州市某制管有限公司、霸州市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共同赔偿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六百余万元。

该案审理过程中,法院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负责人和媒体代表等旁听庭审,达到了以案说法、进行环保宣传的目的。

判决生效后,张家口中院环保庭跟踪督导有关部门,利用赔偿金及时修复了受损地域,实现了刑事制裁和生态补偿有机衔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守住源头红线让水更清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张家口市境内的永定河和潮白河两大水系分别补给官厅水库80%、密云水库46%以上水量,是北京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为此,开展水污染防治、保护水源地安全成为协同治理的重要工作。

张家口两级法院在落实“首都两区”建设中,把水源保护作为环境保护审判的重要内容,对于破坏水域的案件做到快审快判、大力宣传,有效形成了水域红线不可碰的司法高压态势。

法院将生态环境损害及修复情况作为刑事处罚的重要量刑情节。被告人寇某在没有任何执照的情况下,在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某院内生产皮革,并利用3个渗坑排放加工皮革后产生的废水。经鉴定,寇某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总铬、六价铬等重金属,系有毒物质。

案发后,寇某已将废水全部处理,并将清理后的渗坑恢复地貌。万全区法院综合考虑寇某已将废水全部处理,并将清理后的渗坑恢复地貌,消除污染,具有法定和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判决被告人寇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此判决改变了一判了之,污染环境犯罪分子服刑后,被破坏环境无法修复的局面。

万全区区长、洋河河长戴鹏炜说:“这起案子的审判执行为洋河流域生态径流得到恢复、地下水位实现稳定回升、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提供了司法样本。”

(下转第2版)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0-11-17 ——张家口两级法院服务“首都两区”建设工作纪实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5533.html 1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法治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