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记者 张哲 通讯员 郭建刚)11月11日,石家庄市鹿泉区公安局宜安派出所民警经多方努力,终于将一名广西籍精神障碍女子送上回乡路。
7月25日下午5时20分左右,宜安派出所民警沈建刚带领两名辅警在辖区内进行日常巡逻时,发现在宜沙路便道上躺着一名30多岁的女子,该女子衣衫褴褛,看上去十分虚弱。民警上前尝试着与女子沟通,但其情绪不稳定,拒绝回答民警的问话。根据该女子的表现,沈建刚怀疑她精神上有问题,于是先将其带回派出所安置休息。
在派出所里,户籍民警李华平为该女子做了核酸检测,采了血样输入人口核查系统。其间,又为她提供了面包与热水。之后,民警又多次与该女子耐心沟通,但其依旧不回答民警的问话。万般无奈,民警只好联系了鹿泉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并将女子送去救助站。
在救助站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后,当沈建刚和李华平前去探望时,该女子终于能简单地和民警交流,并说出自己的姓名叫张某。女子对民警说:“在这里吃得好,可就是很想家。”
回到派出所,李华平打开户籍办公系统,发现名叫张某的有数千人。李华平根据张某的照片在海量的人口信息里一一比对,经过20余天认真细致的查询,最终确定这名叫张某的女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人,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家中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父亲,且患病多年,父女二人相依为命。
在得知张某老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将张某接回的情况后,民警立即联系了灵山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11月11日上午10时许,灵山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鹿泉区救助管理站,接上张某踏上了回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