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11月17日
第06版:警务·观察

坚冰,在这里消融

——记14年无安全事故的全国一级拘留所张家口市拘留所

□ 田春雷 孙媛

行政拘留是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一般处罚期限在15日以下。有些被拘留人员在法理上“被处罚”了,但在情理上却“不服气”,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地心存怨气,造成“服法不服气”。

但在张家口市拘留所,这里的民警通过人性关怀、因人施教、矛盾调解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帮助被拘留人员消除怨气,变戾气为和气,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了监管场所连续14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

10月29日,该拘留所举行了晋升全国一级拘留所揭牌仪式,这是张家口市的拘留所第一次跻身“全国一级”行列。

创新管理人性关怀

“谢谢管教们细心照顾我、教育我,在这里过生日跟家里一样,让我终生难忘!”被拘留人员刘某激动地说。

去年末,35岁的刘某因殴打他人被处以15日行政拘留。由于家庭、案件等种种原因,入所后,她的情绪一直低落。当管教民警得知,再过两日就是她的生日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所领导进行了汇报。所领导决定,安排刘某的家人与她会见,并嘱咐食堂为她改善伙食,管教民警还为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

生日当天,管教女民警组织刘某与被拘留人员共同唱生日歌,一起分享蛋糕,气氛轻松愉悦。“拘留所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冷、硬、无情,这里也有爱和温暖。”刘某表示。在场的被拘留人员也被这份温情所打动。

“除了生日,在春节、中秋节这样举家团圆的日子里,被拘留人员想家、思亲的念头也会愈发强烈。我们会在节日当天把月饼、水果等食品分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所长马建林表示,在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拘留所结合实际,创新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人性化管理方式,注重做好每个被拘留人员思想动态分析。所里还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医务室、双语广播等,为被拘留人员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在这里,被拘留人员除了能感受到 “刚性执法”,还能体会到 “柔性感化”,以此有效化解被拘留人员的抵触情绪,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更加服从管理教育,出所后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育引导因人施教

23岁的被拘留人员张某刚进所时不说话、闹绝食,想尽一切办法难为民警,家人对她也不闻不问。看着她身上脏兮兮的衣服,民警将自己的衣物、日用品送给她,逐渐消除她的抵触情绪。

“你还这么年轻,不要因为一时糊涂自暴自弃,现在改正了,今后还有很多好日子要过……”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管教女民警为她特别制定了一套教育引导方法。由于她是少数民族,管教女民警专门查阅资料,向她请教民族习俗,聊天中得知她有男友,就一起帮她规划未来。“像张某这样的个例,不能一味向她灌输法律条文,要从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聊,一步步做心理辅导。”

只要一有机会,管教女民警就会陪张某聊天、谈心,苦口婆心地劝说。听着这些肺腑之言,张某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最终,她告诉民警会配合工作,出去好好做人。

“新时代的拘留所早已不是简单的收人、关人,然后一放了之。”马建林介绍,所里会开展多样的法制、道德和行为养成教育,管教民警针对被拘留人的违法特点,采取集体授课、个别教育和播放法制教育系列片等方式因人施教。

为进一步提高管教民警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感化的针对性,市拘留所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前培训,目前全所已有5名民警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该所还将相关法律法规辑印成册,供民警在工作中学习使用。

转变职能化解矛盾

2018年4月,蔚县阳眷镇的村民刘某某因阻碍司法人员执行职务被蔚县人民法院司法拘留。入所当天,刘某某对自己被司法拘留不理解,拒绝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字,对管教民警的入所谈话教育消极对待。

管教民警在稳定其情绪的同时,邀请蔚县人民法院法官和刘某某的亲属到所,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讲清法律的严肃性、法院判决的权威性,以及不履行生效判决会带来的后果,消除其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多方工作,刘某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与法院及对方协商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给司法人员带来的困扰表达歉意。

据了解,拘留所民警在对入所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有些被拘留人员虽然受到了处罚,但他们心中的“疙瘩”仍未解开,出所后,有可能再次违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拘留所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立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形成客观、中立、公正、有效的矛盾化解工作氛围。针对因经济纠纷而被司法拘留的被拘留人员,拘留所与法院建立了联合开展司法拘留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在被拘留人员入所的第一时间,与法院进行沟通,及时开展教育转化工作,使被拘留人员履行法院判决,支持法院的惩治失信、破解执行难工作。

据统计,从2018年该拘留所迁新址至今,全所参与化解矛盾1300余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软硬”兼施淬炼队伍

近年来,张家口市拘留所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进,全面改进监所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推进物防、技防、人防建设,确保监所不发生安全事故;不断加强民警队伍建设,促使民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全体民警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稳步提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指导,适时召开被拘留人员家属座谈会,并通过组织社会团体、被拘留人员家属、律师来所参观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疫情期间,监所统一实行全封闭管理,张家口市拘留所执行三个三分之一封闭执勤工作模式。58岁的马建林带头,24小时在岗,连续值班45天;张晓东、郎志荣两名医生克服困难,每日测温、消毒、问诊,从未间断;来自“双警家庭”的王秀丽、戴霜霜、黄丽娟,与丈夫并肩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拘留所的民警书写了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家口市拘留所在全力配合全市公安机关各项行动中,创造了监管场所连续14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多次受到表彰。该所2017年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公安监管场所”荣誉称号; 2020年荣立集体三等功。马建林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十佳监所所长”,政委王晓明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活动先进个人”,管教科科长曹永兵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监管系统十佳监管民警”。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0-11-17 ——记14年无安全事故的全国一级拘留所张家口市拘留所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5576.html 1 坚冰,在这里消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