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11月19日
第06版:平安·经验

以规治村 以法护村 以德育村

——平泉市南五十家子村“三治融合”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侧记

□ 河北法制报记者 王絮冬

通讯员 李 斌

一幅幅村规民约画、一个个普法宣传牌、一首首村民自创诗……11月11日,记者走进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南五十家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条由村里自发创建的宣传长廊。村民办事必拿村规民约,利益受损找村维权协会,重阳佳节村民表演自编的文艺节目为老人们助兴,这些已经成了村里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也是平泉市在基层乡村社会治理中开启的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 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

自2012年起,南五十家子村制定了包括孝敬老人、保护环境、禁止赌博等方面内容的《村规民约》。随着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该村与时俱进,把有关农村承包期内的土地租赁与征用,土地收益的处置与分配,小组与小组、农户与农户的土地权属的相关法律规定写入《村规民约》。

2019年8月,南五十家子村将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以口袋书的形式逐户发放给全村850个农户。《村规民约》发布后,注重执行的实效性,对于违背《村规民约》的突出问题,以“劝告书”等约束手段加以纠正。同时,每年年终对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20个家庭和个人给予奖励,形成“遵约为荣、违约为耻”的社会氛围。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强化乡村治理的定力

针对农民外出务工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的问题,南五十家子村在《村规民约》当中写明“不打无劳动合同之工,不到无开工许可工地打工”的提示性条款。

该村成立了南五十家子村村民普法维权协会,平时举办培训班普法,一旦村民发生劳务、医疗事故等纠纷时,法律援助服务队会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形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良好氛围。

据悉,法律援助服务队成立以来,已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村“两委”成员带头宣传法律知识,并将法律中涉及村民利益的内容张贴上墙,建立起法治宣传一条街,让村民能够时刻学习到法律法规知识,带动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说事、依法行事……

平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彦华告诉记者:“南五十家子村现在邻里更和睦了,社会更稳定了。近3年来,全村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越级上访案件为零,已由以往的信访重点村成了现在的零信访村。”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提升乡村治理的内力

为提升村里的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南五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霍剑军腾出自家老宅成立“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创作基地”,同时积极吸纳爱好诗歌、书画、戏曲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群众300余人加入“驿站诗歌小镇”微信群中,鼓励大家将创作的文学作品发到微信群中供大家鉴赏,形成了一支描绘家乡优美景色的文学创作队伍。依托浓厚的文化氛围,今年5月,南五十家子村率先申请成立了承德市首个村级文联。

南五十家子村还创建了“一滴水感恩基金”,每年用基金滚动利息为寿星和学子提供资助。今年重阳节该村举办寿星祝寿大会,会上用“一滴水”基金为村里的老寿星发放纪念品,村业余文艺爱好者登台为老寿星献福寿书法作品和诗词。通过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村民素质提升了,南五十家子村呈现出文明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0-11-19 ——平泉市南五十家子村“三治融合”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侧记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5796.html 1 以规治村 以法护村 以德育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