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禁毒先锋战队——衡水“2019-534”专案组
2019年,公安部和河北省公安厅指导衡水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对部督“2019-534”毒品目标案件进行侦查。专案组不负重望,打硬仗、清毒患、摧网络、断通道,由一个不明身份的姓名入手,深挖出一个涉及7省市46县的特大吸贩毒网络,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528名,缴获冰毒900余克、制式改装枪等10余支、子弹数十发、管制刀具35把及大量吸毒工具和毒资。
这一经典战役,斩断了一条途经多省的贩毒通道,有效萎缩了多地毒品消费市场。以衡水市公安机关民辅警为主力的专案组,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先锋战队。
从一起极为普通的、已经办结的毒驾案件,扩线研判,上溯毒源、下查去向,最终拓展出一个活跃在多省份的跨区域吸贩毒团伙。这个案件是河北省公安机关在涉毒案件侦办史上,动用警力最多、抓获嫌疑人最多的一次行动。
根据案件规模和收网计划,专案组成员不断增加,到抓捕时一度达到3000余人,覆盖市、县两级公安机关、20余个警种。就是这支队伍,抽调人员时无一人请假畏战,无一人借故推脱。在长达一年、多达千名目标人员的前期调查中,专案组没有走漏一点风声,没有出现一次打草惊蛇的失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新战法、新打法接连涌现。“2019-534”案涉及人员多、分布地域广,是禁毒“集群打零”的一次全新尝试。侦查期间,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接踵而来:涉案人员90%多不是本地人,专案组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实地走访,逐一建档“画像”。吸贩毒人员大多居无定所、生活无序,专案民警也同样跟着不眠不休、食宿不定。
今年8月2日至5日,专案组数十个小时连续奋战,一举抓捕涉案人员500多人,并且零事故、零伤亡、零差错,实现了“人不流血,事不扰民,安全羁押”。
紧接着,专案组又从抓捕一线,转战审讯一线,面对庞杂线索再次强力攻坚:目前已经有229人被依法逮捕,其余人员被予以强制戒毒或社区戒毒。
专案组从成立至今,经历过毫无头绪的线索困扰,经历过柳暗花明的艰苦追查,经历过险象环生的抓捕关头,经历过一筹莫展的审讯难关。但正是这些艰辛、不易和磨砺,以及越战越勇的信心、决心和韧劲,让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一支新时代的禁毒先锋战队,成为一支守护平安的精锐战队。
24小时在线的民警——张浩
“小张,我家的狗丢了,你快给我发个消息,看看能不能找到。”
“小张,我的身份证到期了,该咋办新证啊!”
……
唐山市公安局古冶分局林西派出所民警张浩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张浩因此成为一名24小时都不下班的责任区民警。
如何将社区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张浩可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发现微信的作用十分强大,于是组建了5个社区警民微信群。每个群里都足足有500人,小到证件办理答疑解惑,大到普法宣传侦查破案,张浩将小小警民微信群做成了联系千家万户的智慧警务,警民微信群不仅成了一个社交平台,还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平台以及传递正能量的一个平台。
一有空闲时间,张浩就在微信群里进行防诈宣传。张浩将近期高发电诈警情总结、分析,编成小段子、小案例、小故事讲给大家,然后细致地做诈术分解、防范预警,群里居民口口相传,防诈意识也都有了提升。
不管自己在派出所的工作多忙,张浩都会安排好时间,每个月抽时间在这些群里做一次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张浩半夜接电话、凌晨回信息是常有的事,妻子总说:“你那手机咋总响个不停?”张浩说:“这说明群众有事找我,我早回一秒没准他就不会被骗了。”
张浩的警民微信群,不但构建了一个防诈新平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打造了一种抗疫新方式。
疫情发生后,为尽快掌握辖区外来人口的返程信息,张浩以每栋楼为单位进行排查,找到一户长住业主,一个微信电话过去,一栋楼的信息都会明了。同时,为消除大家的恐慌和疑虑,张浩将本地的政策文件、防疫常识及时发放到群里,让谣言不攻自破。疫情期间,大量传统依托于“脚尖”的工作,转移到了“指尖”,警务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高效。
六年来,作为一名责任区民警,所管辖区的每个社区、每个街巷都留下了他铿锵的脚步,而看不见的电波更是将百姓和警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此起彼伏的微信铃声则代表着群众对他的信任和依赖。
小小的手机微信群,构建了社区工作大智慧,用警心暖民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挥臂挡刀的副所长——李北
回忆起那晚惊心动魄的情景,李北很平静:“作为警察,当时只是下意识地对当事人进行保护,职责所在吧。”那天,有群众报警称:在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东高村有人打架。时任旧店派出所副所长李北带队迅速出警。起因是一辆大货车司机靠边停车时,与村里一名老人引发矛盾,后来演变成群体冲突。控制住了局面后,李北在警车内对大货车司机询问情况、查看行车记录仪录像。冲突已经压制住,可谁也没想到,意外突然降临。
一名男子拎着塑料袋冲向警车。同事吴杨发现这一异常情况,一边喊李北锁死车门,一边跑向警车。男子拉开左后车门,从塑料袋里拿出一把菜刀,重重地砍向后排座位上的大货车司机。此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李北,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出于职业本能,一侧身,伸出左臂挡住了菜刀,顿时,鲜血喷得车顶、中控台、座位上到处都是。
经过一番搏斗,这名男子被控制住。此时,李北的左小臂伤口处在往外喷血,同事开车将他紧急送往医院,经过简单包扎后转到邯郸手外医院。经诊断,李北左前臂开放性外伤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桡骨也被削掉一块。
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内部血管、肌腱等处缝合了100多针,伤口缝合了30多针。“他手术后醒过来,看到家人,第一句就问,你咋来了,谁通知你的,我没事。”说到这,肥乡区公安局局长卢志林眼圈红了。
熟悉李北的人,都知道他性格直爽,待人热诚。年轻民警李志抗2017年10月从警后被分到旧店派出所。李北就像兄长一样在生活和工作上对他关心照顾。李志抗的家在广平县城,只要李北在所里,他总是主动替李志抗值班。刚到派出所,李志抗对辖区情况不了解,李北就手把手地教他对警情的处理,有些刑事案件,李北都是帮着制定侦破方案、讯问策略。这让李志抗很快进入角色。
李北作为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第一批所长交流推荐人选,目前已跨区县交流到磁县公安局贾壁派出所担任所长。
抗疫一线的“拼命三郎”——王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打现行便衣侦查中队中队长王旭闻令而动,始终奋战在一线,用坚强有力的行动,为抗击疫情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历腊月二十九,正在与家人团聚的王旭突然接到立即到单位上岗的通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情的蔓延,工作量急剧增加,王旭以“拼命三郎”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忘记了时间,无暇到饭堂打饭。渴了喝口水,饿了吃泡面,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自1月23日开始,他连续24天工作在单位,极少离开办公室,更不曾回过家,平均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连续的鏖战,使他在近一个月时间内消瘦了8斤,眼睛变成了“熊猫眼”。在与妻子视频通话的时候,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妻子心疼地哭了。
为了给社区提供准确信息,他坚持边干边总结,并利用自己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优势,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创造性地将公安信息与政府职能部门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行点对点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饱含着王旭无数心血的宝贵数据,被及时传送到基层防疫一线,有效剔除了潜在的隐患,极大地降低了全区群众的感染风险。
在疫情向全国扩散的紧要关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全民抗疫之中。他无暇顾及家中6岁的孩子,无法陪伴已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没时间照料疾病缠身的父母。而父母和妻子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担当,我们理解你。”这种亲情的关爱体谅,给了他极大的宽慰,让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
防疫工作期间,王旭协助侦破涉疫案件8起;协助查处网上造谣滋事人员6人。2月3日,西古城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检查站查获3辆运输假冒伪劣84消毒液的厢式货车。王旭主动出击,协助办案单位深挖严查案件线索,迅速锁定了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成功捣毁了位于晋州的制作销售伪劣84消毒液窝点,抓获嫌疑人4名。
10月16日,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同日,被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破案机智灵活的“徐老鬼”——徐安兴
办案时“鬼点子”最多,破案时神出鬼没,方法令人匪夷所思,手段运用机智灵活,人送绰号“徐老鬼”。
他就是冀中公安局渤海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徐安兴,自1988年成为一名刑警,一干就是32年,自创“老鬼技战法”,主办和参与侦破刑事案件700余起,抓获和处理违法犯罪分子1200余人。
冀中公安局辖区油田的生产区域多处在乡村野外及城乡接合部。一天晚上,徐安兴带人在油区巡逻时,现场截获一辆在管线附近徘徊的可疑车辆,盘查时发现了大量钻孔盗油作案工具。通过审讯,徐安兴又对几年来河石输油管线发案情况进行梳理,串并案侦查,终于挖出了一个特大钻孔盗油团伙,抓获团伙成员18人。
近几年,新型电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想起群众报警时的焦急和无助,徐安兴主动向青年技术民警请教、自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从基础的IP地址、域名学起。在侦破一起被电信诈骗案中,为查找一个重要线索,徐安兴不停地往返于移动数据运营商、游戏公司、资金结算支付平台之间,开始的时候,各个单位工程师看来访的是一个年近60岁的老警察,都不愿意跟他探讨技术问题,没想到眼前这个老警察主动跟他们交流,还谈得头头是道,工程师们都被这个老警察的诚意打动……
警察是和平年代里牺牲、奉献最多的人,刑警又是警察职业中苦、险、难、急相互交织的警种。徐安兴自己也已是年近六旬,常年的胃病和严重的偏头痛折磨着他,他经常靠着大把吃止疼药缓解疼痛,即便是在这种身体状态下他曾连续驾车15小时跨省抓捕犯罪嫌疑人。从事这样一个高风险职业,磕碰、受伤更是在所难免的。一次夜间执行抓捕任务,正在急速奔跑的徐安兴突然被绊倒,嘴磕在石头上,4颗门牙全部折断,被定为8级伤残。
30多年来,一心扑在刑警事业上,每每想到多年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由年迈的老母亲独自照顾、无数次对妻子的承诺化为泡影、懂事的女儿主动承担大量家务时,素有铁面无私“徐老鬼”之称的他也满怀愧疚之心,不禁潸然泪下。所有这些苦、难、累和血、汗、泪,没有阻挡住徐安兴在刑警路上前行的脚步,他说:“你能知道案子破了、犯罪嫌疑人抓了,能给百姓一个公正交代时的那种痛快、那种幸福吗?没有干过刑警的人是想象不到的……只要组织需要我,我愿干一辈子刑警。”
打击违法犯罪的急先锋——关超
“选择,热爱,然后坚守。”雄县公安局城关刑警中队副中队长关超,从警近10年来,爱岗敬业,致力“警民一家亲”;守土有责,严厉打击辖区违法犯罪;勇担重任、冲锋在前,交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011年“清网行动”中,关超连续奋战一个月,摸排各类线索,辗转青岛、沈阳等地,最终在沈阳市抓获了潜逃10年的入室抢劫案在逃犯罪嫌疑人袁某某。在侦破雄县“11·28某金店被抢劫案”专案中,关超负责视频侦查工作,研判嫌疑人逃跑轨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视频资料等200余段,协助专案组成功侦破以杜某某为首的抢劫、盗窃、抢夺犯罪团伙,连带破案20余起。2016年夏,雄县城区连续发生的系列入室盗窃案,嫌疑人均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和痕迹。关超经过近一个月的细致侦查,成功将这一流窜于保定、定州、曲阳、雄县、霸州等地入室盗窃的犯罪团伙抓获归案,破获案件3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关超以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被抽调参加扫黑除恶的专案工作,先后参与了一系列在雄安新区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恶专案的侦破工作,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侦办起诉案件40余起,关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专案组的各项任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日常案件侦办工作之余,关超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掌握刑侦业务中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汲取新的营养,充实自己。经过多年的基层工作磨炼,他对各项刑侦工作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为其他同志起到了带动和模范作用,帮助城关刑警中队在各项严打任务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关超不善言辞,在他朴素简单的话语中, 最常出现的就是“坚守”两个字,扎根基层10年,他把对公安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深深埋在了心里,融进了血液。一路走来,有狂风暴雨,也有误解委屈,虽工作平凡,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职责与使命,为百姓的安宁幸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无限忠诚。
穿上警服忘了家——张力文
今年49岁的张力文,是邢台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站前派出所所长。从警16年,无论在哪个岗位,张力文都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第一要求。
在疫情防控中,张力文始终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带领全体民警辅警会同卫生部门严检细查,未发生一起漏检漏报情况,发现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全部妥善安置,没有出现一个失联失踪发热、疑似人员。
工作中,张力文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担任所长以后,他更是将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周末。如今,他的女儿已经10岁了,上学这几年间,都是妻子接送。张力文唯一的一次接女儿,老师察觉到了孩子的不情愿,又与孩子妈妈进行核实后才予以放行。“当时挺尴尬的。”张力文苦笑着说。对待家庭,张力文坦言很愧疚,他说:“妻子的支持和女儿的乖巧也是我工作的动力,我愧对她们,但我不后悔,因为自从我穿上警服那天起,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张力文的妻子也是一名警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和张力文同一天到单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10岁的女儿无人照管,只能让妻子带到单位,两人都在市里工作,但一家三口几乎没有见过面,张力文只能在空闲时通过电话和女儿说几句话,和妻子互报平安,互相鼓励。张力文的父母都已经70多岁,且身体多病,父亲患有中度脑梗死,小脑萎缩,行动不便,张力文无法回去看望照料,就只好委托和父亲同住一个小区的朋友每天去照看一下,帮助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张力文是邢台市公安机关警务实战首席教官、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高级教官。在警务实战大练兵中,他充分发挥教官作用,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主动担当教学组训任务,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实战大练兵省级训练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