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0年11月25日
第08版:人文检察

法警队长扶贫记

□ 马士江 王凤荣

五年前,临西县人民检察院法警队队长杜军安前往北杏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何处入手扶贫,从哪里着手发展?”2015年3月,杜军安将行囊放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床上,内心苦苦思索的问题开始落地。他白天进地查看,夜晚走访农户,陀螺一样旋转了10余天,一张解难扶贫扶志扶风尚的蓝图逐渐在心中清晰、成形。

“干,就要干出样子!”48岁的杜军安军人出身,果敢中透着豪爽!

规划易,解题难。横陈在他心中的首道难题就是困扰百姓多年的浇地难。“地里的管道还是1996年铺的,坏的坏、堵的堵,跑了水,费了钱,还浇不好地!”他跑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等多家部门,县里不行,他就赴市进省,终于在当年底获得立项,一举解决资金和设施配套等难题。2016年春节刚过,该村2600亩土地上,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铺设农田水网管道战役,共计铺设管道3.6万米,配套深水泵33套。地处半干旱区域的北杏园村,亩节水30%以上,节约资金支出40%,仅此一项,全村年节约浇水资金10.4万元,粮棉产量显著提升。

输血易,造血难。面对162户贫困家庭,如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杜军安砍了三板斧。第一板斧是产业扶贫资金政策性集中使用,让“市场能人”张福太当场长,建养牛场,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参与经营,实现年人均增收600元;第二板斧是用部门优势在外寻找项目载体,与县热力公司达成协议,让贫困户以资金参与其中,按企业经营利润和资金占比分红,年每户受益790元;第三板斧是通过培训人员劳务输出和安排季节工,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目前,村里不仅贫困户全部脱贫,且人均纯收入业已达到9200元。

破陋俗,尚法治。该村435户1776人。杜军安入村后,结合该村实际,将农村问题涉法条款统一归纳,辑印成小册子,一有空就向村民宣讲,培养农民的法治思维,并以此作为规范村民行为的圭臬,制定村规民约,培养大家日常守法、遇事说法、不懂之处学法的习惯,让人人远离赌博等陋习。为了使村风民风焕然一新,他针对该村95%以上人口同宗同族均姓杨和伦理上分成“五大院”的实际,让辈分高、有文化且德高望重的村贤长者,作为村民自治组织负责人,推选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订立劝善相助、文明节俭的自治章程。如今,在该村,无论红事白事,与烟酒无关,不摆宴席,甚至连大锅菜也不熬,所有帮忙者均为“志愿者”,事后回自家吃饭。“哪院里孩子出现了不正之风,自然有那院的‘族长’来管!”杜军安说。

绿化亮化美化,村貌焕然一新。5年来,杜军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找到农业农村局、文广新体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多方协调项目扶持基金,在该村共硬化街道3条,安装路灯50个,铺设街道两旁花砖6800多平方米,种植海棠、白杜等观赏性树木600多株,修建2400平方米文化广场、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为村民文化娱乐和健身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设施。

2019年,杜军安被评为邢台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0-11-25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6132.html 1 法警队长扶贫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