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报记者 鲍娜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近年来,石家庄市藁城区以建设法治藁城、平安藁城为目标,蹚出“政治为引领、德治为灵魂、自治为主体、法治为圭臬、智治为支撑”的“五治”合力新路子,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服务群众的脚步更坚实。
亮了!党建“巧落子”,治理“满盘活”
“开门讲实情,进门议发展……”6月9日下午,藁城区“实干兴石,村社争先”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擂台赛决赛拉开帷幕。各乡镇党委书记点名推荐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受推荐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迈步上台谈经验、讲做法、聊对策、说不足……
像这样,基层干部互帮互促、比学赶超,争相为群众干实事、出大力,就是该区党建“巧落子”,社会治理“满盘活”的一个闪亮、真实写照。
政治引领基层治理,就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锻造能担当的干部和创新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治理精准落地。
这其中,藁城做法亮点频出。他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编印《农村干部应知应会“口书”》,保证村干部“随身有册子、学习有镜子”;4次大规模对1200余名村干部业务培训;创建村党组织书记“一亩三分地”论坛;建立“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的“书记堂”,面对面、一对一“传经”,提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他们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了238个农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化+志愿服务”全覆盖,1300余支“四队一团”志愿服务队践行初心使命,带领群众走上和谐富裕路。
暖了!德治“搭梯子”,治理“和人意”
乡风文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标志。藁城区深入推进德治建设,用身边榜样示范、村规民约约束、生活礼俗教化,搭起文明建设“梯子”,在群众易接受、“和人意”的社会氛围中,凝聚新时代德治力量,为基层治理增添温暖活力。
远近闻名的岗上村,就是该区德育教育的典范,该村四次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走进岗上村村史馆,玻璃窗内整齐摆放着手写记录的该村自1982年以来40年间15万件好人好事的《功德录》,令人肃然起敬。20世纪80年代初,该村曾是“民调会可真累,解决问题排着队”的“乱”村。老支书郑梦辰上任后,从村民范振国拾到的一麻袋小麦交到村委会入手,开始对群众进行德育教育。此后,新老村“两委”持续接力,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他们发挥“一榜一录一喇叭”作用,培植良好村风文化,建立《功德录》,以德感人;设立“光荣榜”,以德服人;利用“大喇叭”,传德育人。同时,该村制定符合法律、又切合实际的道德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所有村民共同遵守,在德治中融入自治、法治元素,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强了!自治为主体,治理聚合力
系井村,是该区自治强基的示范村。村里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文明村”,藁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农村党支部”等30多项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先进村。
系井村能够走上富裕路、进入先进村,村民们感慨最多的是:“党员干部干劲足、不怕苦,为群众真心干实事,廉洁自律,大家愿意跟着干!”
多年前,系井村“两委”就在自治路上谋发展。他们眼光向外,依靠在村里做试验田的农科院,在全国率先种植优质小麦新品种,成为“国家优质粮食示范基地”,建起占地110亩的系井村粮食交易市场,(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