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报记者 古孟冬
初秋时节,瓜果缀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8月12日,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第四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创新交流会,来自全省各地的经验、成果相互交流、借鉴,一起谱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交流会上,围绕发挥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作用,衡水市、邢台市、雄安新区、隆化县、威县做交流发言,承德市、安国市等5个市、县做书面交流。
这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现场教学”,也是一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集中检阅”。自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以来,我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平安河北建设,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对标先进,才能追赶超越。”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这次交流会,在碰撞智慧火花、共谋市域社会治理良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参会人员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找准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奋斗方向。他们纷纷表示,将对标对表,攻坚克难,全力推进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法治为要
提升治理“保障力”
“这种打官司的方式就是快!半天时间就将16起劳动争议案件全部化解结案,真是为我们解决大问题了!”日前,在安国市人民法院法官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16名员工与之前所在企业就补偿安置问题达成调解协议,并纷纷对该院推出的“小额诉讼+调解”多元解纷举措点赞。
这是安国市不断优化法治服务方式,护航“药都”平安发展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我省各试点地区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个缩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我省各级各单位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三位一体”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充满生机活力。
承德地处首都“北大门”,是 “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坚持问题导向,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重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严厉打击非法囤积、垄断土地资源和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犯罪,牢牢守住了生态、平安、土地“三条安全底线”,为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此,衡水市在试点工作中,通过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服务平台同步建设,将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实”,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建“活”,“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热”,着力为群众提供“找得到”“信得过”的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同时,衡水市通过远程公证全覆盖、设立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诉讼服务实行“码上通”等,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延伸服务触角,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惠及更多辖区百姓。其中,该市在省内率先实行公证机构远程视频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办理公证业务“零跑腿、零接触”。
作为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一经设立,就被赋予“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重大使命。试点工作开始后,雄安新区更是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聚法治之势,在推进依法治理上“掌稳舵”,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扬起帆”,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护好航”,全力打造新时代依法治理“雄安样板”,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雄安名片”保驾护航。
其间,雄安新区创新推动良法善治,配合省人大常委会、省司法厅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条例》,为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法制供给;完善法治决策机制,所有重大项目均实施合法性审查和稳定风险评估前置程序,做到应审尽审、应评尽评;成立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和检察室,有效保障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华北明珠全域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连续跨越突破。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