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报记者 郑伟
今年7月18日至19日,第二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好法治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先进经验和精彩观点频出。其中,雄安新区针对回迁群众法律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助力幸福回迁、平安回迁等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举措,不但集中展示了新区设立五年来市域社会治理取得的诸多成绩,也引发专家学者和兄弟城市的关注与热议。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新区各级各部门立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的社会治理特点,以“五治融合”为抓手,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雄安之治”基石,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着力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谋篇布局 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洞察大势,方能顺势而为。
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社会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专门就雄安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做出了制度性安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支持雄安新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确保中央决策在雄安新区落地落实。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陆续出台了多个与市域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制度和指导意见,并印发了《雄安新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规划》,明确了任务分工,加快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1年10月29日,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实现“五新”目标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新区建设发展,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雄安新区着眼于凸显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强化项目引领,聚焦重点任务落实。为更好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新区谋划并启动了18项社会治理和综合保障重点工作,围绕做好建筑工地治安工作、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全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推出一系列举措,向广大建设者和新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和谐、有序的服务环境。
五治融合 让城市更加美好
在雄安新区容东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由数字孪生交互沙盘系统和以城市治理、综合执法为核心的指挥大厅里,实体沙盘、LED显示屏和全息投影,三者相互映射,立体地呈现容东片区的运行情况。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容东片区的三维实景呈现眼前,从全貌到楼栋结构细节尽收眼底。一屏通览,各个主题板块的内容,随着数据的不断跳动,实时更新。
作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容东片区是新区首个大规模建成区,担负着雄安新区首期居民征迁安置,为起步区、启动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的重要任务。创新,让城市治理高效运行,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成为容东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雄安新区以加强容东片区等新建片区社会治理能力为试点,持续推动治理理念、制度、方式创新,推动信息化手段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做实做细基层治理单元,实现服务管理零距离。
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架构——
容东片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探索性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聚焦群众问题,加强民主协商和集体决策,打通行政隶属、行业分割、身份限制等诸多壁垒,有效破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难题,强化协调配合,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探索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容东片区初步建立起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建立社区干部与回迁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协调联动机制,发现矛盾隐患第一时间启动联动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引入法律类社会组织,协助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