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报记者 刘彬
通讯员 张娣
过去,当事人想打官司,必须到法院来,从立案、调解、开庭、送达到执行,来来回回跑个几次是常态。
“我要起诉外地一家公司,但是现在我去不了外地,你们能帮我立案吗?”“我在外地,短信收到了开庭通知书,但是现在疫情防控无法去现场开庭,可以改为线上开庭吗?”这是保定市法院系统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受咨询最多的问题。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保定市法院系统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打造了“厅、网、线、院+中心+服务站”“六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在线诉讼服务,当事人只需要有一部终端在手,即可通过河北电子法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互联网云庭以及电子送达平台,依托互联网完成立案、缴费、开庭、签收文书、申请保全等一系列诉讼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有线无线互联、内网外网互通的一体化诉讼服务。
由群众上门找法院,变为法院送服务到群众身边
2019年,保定市两级法院立案大厅全面改建诉讼服务大厅,由原来单一的受理立案功能拓展为具备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跨域立案、保全鉴定、线下调解、速裁快审、远程调解、集约送达等多项功能,还设置了自助终端设备、律师工作站、电子卷宗阅览室、母婴室,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
为了让当事人在非工作时间也能办理业务,该市两级法院均开通了“24小时法院”,可以向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诉讼风险评估、自助领取文书、提交材料、宣传展示等全天候自助服务。在“24小时法院”内的醒目位置展示了“码上通”,当事人利用手机中的“扫一扫”功能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各项诉讼业务的操作流程,享受到法院提供的全方位诉讼引导服务。
保定中院还把诉讼服务拓展到保定市民服务中心,群众在市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诉讼业务,还可以进行网上开庭。
由群众找不到人,变为一条热线啥事都能办
每天早上,保定中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房间是最繁忙的,21个接线员有条不紊地接听着人民群众的来电,平均每个接线员日接听量100个以上。这条热线是法院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连接的是法院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信任。
以往当事人和法官联络时,只能通过12368热线咨询法官的办公室座机号码,法官如果在开庭或者开会就无法接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保定中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12368“一号通办”试点法院,自主创新研发并在全国率先上线了“法院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联络通讯平台”,诉讼参与人与法官沟通时,只需拨打12368,就可以实现通话记录和录音永久保存。依托12368热线,该院拓展了案件咨询、联系法官、在线留言、电话立案、派发工单、信访投诉、满意度回访等功能,实实在在地践行了“12368 有事您说话”的为民服务口号。
由卷宗堆积如山,到在线诉讼和无纸化办案
一字一字将材料敲打完毕再录入系统,桌面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将法官埋没,庭审过程当事人无从查起……这些情景在保定法院早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保定法院大力推进在线诉讼和无纸化办案工作,依托河北电子法院网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全面实现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质证、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网上送达、网上阅卷等。当事人在互联网上提交的各种材料,可直接转入法院的办案系统中,法官只需要打开系统就能查看所有卷宗材料,进行网上审核,无需纸质材料的流转。对于可以进行调解的案件,通过线上“冀时调”系统,组织各行业调解员在相关领域开展多元解纷服务。2021年,率先开展所有民事上诉案件全部进行电子卷宗移送和民事、行政二审网上立案工作,极大缩短了审判周期,提高了审判效率。
以往法官开庭时,总是抱着厚厚的一摞卷宗,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证据,书记员要一字字记录。而现在,法官去开庭只要带着自己身份认证的密钥,在法庭就可以直接查看电子卷宗材料。开庭时双方可以直接查看电子证据,庭审的语音转写帮助书记员自动记录笔录。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双方在线签名,庭审录像自动同步到中国庭审公开网。(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