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08版:文化

对断狱文化 的思考

——读李兴昌《断狱趣话》有感

□ 田恩中 陈兆扬

读李兴昌先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断狱趣话》,受益匪浅。起初,只是从趣味角度阅读,但深读一遍后,感到作者的博闻广见、学识渊博,令人叹服。一本“趣话”纵穿古今、横贯中西,让人读来既是一种文字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升华。

断狱,旧指审理判决案件。可以说,《断狱趣话》是作者李兴昌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探究和对法律崇高信仰执着追求的结晶。

李兴昌现任沧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多年来,无论身着法袍,亲操法槌,还是执掌法院执行局,分管基层人民法庭,他都兢兢业业,做有所成。工作之余,他热衷探究地方历史文化,已著有多部著作。《断狱趣话》集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他对断狱文化的综合性思考。

书中很多篇章读来颇具深意,令人回味。如“神兽归来兮”“神明裁判”“(包公)夜断阴、日断阳”“审乌盒、断阴山”等诠释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狄仁杰办案讲科学”阐明不轻信传言重证据的必要;还有“于成龙妙判借款诬陷案”“纪晓岚巧审叛乱案”等等,无不展示智慧的力量。书中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自古就有许多注重细节、注重科学的断狱案例,像“子产闻声辨奸与五听断狱”就是以古籍记载的司法心理学来“察其言、观其色、听其声”,判断当事人的心理动机。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研究古代审判制度的特点,可以梳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启迪今天的司法实践。如西周时期的“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审讯方法,作为对言辞类证据尤其是被告人供述的一种重要的证据审查方法,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和神色,予以判断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案件因果具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今天,之所以要求每一名法官、检察官要贯彻司法亲历性原则,在司法一线亲自办案,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五听”审讯方法的精髓和原理。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办理案件,一般都需要亲身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听取被害人的陈述,听取每一位证人证言,通过观察神情、分辨言辞,运用经验法则和理论法则,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案件事实真相的内心确信。

《断狱趣话》所蕴含的严明执法的精神、智慧办案的方法,无不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正好诠释了“司法,乃专业、良心、智慧、勇气之凝结体”的真谛。

涓涓细流汇聚江海。文学的力量在于教化和警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李兴昌的《断狱趣话》正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彰显了法律的进步和司法者的公正与善良。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2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3-02-10 ——读李兴昌《断狱趣话》有感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50649.html 1 对断狱文化 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