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第07版:警察·生活

毫厘不差 我把“证据之首”完美呈现

□ 讲述: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 李永普

整理:河北法制报记者

鲍娜军

我是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指纹科的一名民警。说起指纹,说起每年检视40万对指纹,比中刑事案件2310起,心中总会燃起无尽骄傲。

指纹是世界公认“证据之首”。我国是世界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我们的指纹历史,远早于我们的古代四大发明。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大家伸开手,仔细看,指尖上“斗”和“簸萁”清晰可见,纹理细密,独特、排他,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专属产品”。秦汉密信,封印盖指纹,以示重要;“云梦竹简”,指纹破案,载入史册;唐代至今,“以指为契”……今天,荣光闪耀的警徽和藏蓝警服映衬下,我,也在毫厘不差间,光荣地将这个“证据之首”完美呈现!

2007年,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我就一头扎进技术大队指纹科。没鲜花、没掌声,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在公安部指纹库里翻江倒海,在千万帧图片中“找不同”,大海捞针,要挖出陈年积案背后的破解“铁证”!

去年5月2日,“五一”假期的第二天,赶上我值班。一早走进办公室,我就开始闷着头,无声地工作,直到入夜,终于比对出两起陈年命案。第一起认定比中的,是2008年3月6日灵寿县黄壁庄水库抛尸案的现场指纹。

说来大家不信,指纹比对的力量很神奇。那一天,从早晨到下午4时,我都沉浸在该案从水泡胶带提取的指纹上。大家知道吗?在泡过水的胶带上提取出的指纹,除了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模糊外,还有许多历经多次多处擦蹭、拉伸、折叠,出现的假特征。

正常情况下,现场指纹特征越多越好,可偏偏手里的样本指纹捺印模糊;正常情况下,比例尺越精确越好,可怕的是14年前拍照时比例尺与指纹不在同一平面,又或尸体指纹肿胀、弹性客体收缩,比例尺失调显示。带着一脑门子疑问,徘徊在正常箕形纹会不会是斗形纹的变形?纠结于模糊区顺线追踪,看不到有效特征……但命案必破,就是鸡蛋里也要挑骨头!当天,发送比对5次、否定221对指纹,无数次绞尽脑汁后,我修改模糊区特征的第5次,终于比中了指纹,元凶至此浮现。

比中的小确幸,很快被我埋在心底,要趁着这股“东风”,再下一城!

案头上,“邯郸2010·3·28徐某被杀案”在眼前晃动。这起案件,指纹条件极差,不仅系统很难筛出正确结果用于相似指纹候选,而且即使筛出的也因特征少、指纹变形大,极易漏掉。

我运用多种组合特征反复发送比对,在该案人工比对排除了8000多对指纹后,在候选的第12位,终于找到一枚可疑指纹。现场指纹特征少,认定同一又存困难。怎么办?我擦拭掉额头上的汗水,和自己较上了劲——挂图作战,转换思路。很快,我用模糊区一个不起眼的伤疤,配合指纹纹线弯折的相似性,弥补特征不足,认定指纹同一,凶手轮廓由此出现。比中结果通报后,邯郸警方提出质疑,我又仔细标画该枚指纹认定同一的依据,最终,邯郸警方予以认定。这时,指针已指向晚上8时,饥肠辘辘中,我把比中两起大案的好消息向大队长作了汇报,听到电话那头“不错!继续好好工作”的鼓励时,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电脑桌前,认定同一、批量检索、精准搜寻,孤独与寂寞时常相伴左右,我也在战友的鼓励下,霁月风光、不萦于怀。战友们送来的一盆兰花,见证我去年9月破获的一起命案积案。1997年3月25日,长安区某村一家三口被杀,现场仅提取一枚指纹。这枚指纹成了我的“心病”。我一遍遍琢磨这枚指纹的特征。去年9月,我再次想到改变指纹大小进行测试,虽然原来根据比例尺调整过好多次,但一直在小范围内调整,没有更大胆地尝试。这次,终于在放大11毫米后成功擒凶。

一枚指纹,锁定元凶;毫厘之间,正义如磐。多年来,我的努力与坚持也收获了诸多回报,不仅入选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还获评省刑侦信息战专家能手,被授予“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多次获得嘉奖!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2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3-08-22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59848.html 1 毫厘不差 我把“证据之首”完美呈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