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记者 梁燕 通讯员 李文江)日前,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成功化解一起企业合同纠纷案件,为一外地企业追回欠款200余万元。
2021年7月,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张家口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建设项目合同》,约定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为张家口部分小区提供安防小区系统信息化项目相关服务,合同总金额为2400余万元,同时约定了合同款及硬件设施价款分三期支付的时间及付款比例,以及逾期付款的违约利息。
合同签订后,该工程项目如期完工并通过验收,双方确认合同已经实际履行1200余万元,未给付900余万元,并已逾期。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遂按照双方约定,提交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最终仲裁裁决张家口某科技有限公司应支付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660余万元以及相应的利息。
仲裁生效后,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申请法院对张家口某科技有限公司账户进行冻结,要求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并限制高消费。
案件立案后,张家口中院执行局执行法官何运功首先召集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申请执行人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表示,企业现在非常困难,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希望法院能够尽快执行到位。被执行人张家口某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企业现在经营很困难,发包方也欠我们的钱。在随后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的过程中,何运功发现该项目发包方确实没有将尾款支付被执行人,而且剩余款远远大于本案案款。在此基础上,何运功又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已经与多个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只要项目顺利完成,收益很快就能产生。如果采取传统强制执行措施,企业可能就此破产倒闭,也会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智慧安防小区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2023年12月18日,何运功把双方当事人召集到法院,摆事实、看数据、讲发展、谋未来。经过两天的反复磋商协调,申请执行人同意被执行人分期履行,并同意解除账户的冻结。日前,被执行人将首期款200多万元支付给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