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两名孩童家长听后表示信服,当场赔付了火灾损失。
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是石家庄市攻坚的“三场硬仗”之一。在化解这类矛盾纠纷中,裕华区法院注重法律指导和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房产开发商五年前因为手续不齐全,购房户留有部分尾款没有交。2022年,当开发商补齐了手续,要求购房户缴纳尾款办理房产证时,双方产生了矛盾。
有的购房户认为,开发商属于逾期办证,按照购房合同约定,应该赔偿违约金,开发商则坚持不交尾款不办房产证,而多数购房户则担心交了尾款后房产证办不下来。在僵持中,有8个购房户到裕华区法院欲起诉开发商。这起纠纷交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员调解。
法官孟伟斌指导了这起纠纷的调解。调解人员本着公平公正的立场,抓住问题核心进行调解,明确购房户已经入住多年,且没有缴足尾款,现在要求开发商承担逾期办证违约金有失公平。最后,在调解人员主持下,开发商和8个购房户达成协议:开发商一个月内办下房产证,8个购房户一次性交齐购房尾款。
房产证顺利办下来了,8个购房户的尾款也交齐了。参照这一成功案例,其他40多个购房户也和开发商达成协议,交齐了尾款,拿到了房产证。
司法指导调解,是法官扭转矛盾纠纷调解“大包大揽”观念的体现。虽然法官减少了亲自下场的机会,但是,司法对矛盾纠纷调解的指导力度没有减弱,司法对矛盾纠纷调解指导的权威性仍然深入人心。
大格局意识催生诉源治理“共同体”
诉源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决定了参与诉源治理组织的多样性。基于这种理念,裕华区法院主动融入区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诉调对接中心为纽带,与住建局、人社局、司法局、工商联等政府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对接协调。
诉调对接中心设置了7个调解室,7个调解室功能各异,涉及道路交通、家事、仲裁、行业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行业纠纷调解室还引入了省造价纠纷调委会、裕华区商会调委会等7个行业调委会。这样,涉及社会诸多领域的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时就可以协调各方力量,借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推动形成诉源治理大格局,避免了法院一家“独舞”的窘境。
市民闫某于婚礼前一天,在裕华区一家饭店宴请重要客人试吃。用餐过程中,闫某发现某个菜品中有黑色异物,和饭店方发生争吵。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闫某到裕华区法院起诉。
以郭剑律师为主的调解团队自愿承揽了这起纠纷的调解工作。针对闫某的赔偿诉求,郭剑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规定,明确了获得赔付的最高金额,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法律不会支持。而对饭店一方,郭剑建议应该接受调解,否则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败诉的风险很大,对饭店的声誉可能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
经过反复沟通,双方当事人接受了郭剑的调解意见。2023年12月7日,双方当事人在裕华区法院的律师调解室当面达成协议,并当场履行。
在诉源治理大格局的架构下,裕华区法院目前已经组织了来自社会各行业领域460多人的调解队伍,这些特邀调解员活跃于线上线下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21年以来,裕华区法院共分流至诉前调解案件15348件,特邀调解员调解成功9564件,成功率为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