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1月24日
第03版:理论

全力做好网络安全防范 助力构建平安法治涞源

□ 郑发

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工作开展以来,涞源县强化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抓实抓好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打开路、重拳出击,迅速形成打击网络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防为主、以打促防”的工作原则,结合当前网络犯罪新形势、新特点,推动各项反诈工作齐头并进。一是夯实基础,配齐人员。扎实推进反诈中心建设,配备11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天候接办梳理电诈案件警情,收到明显成效。二是灵活技战,深化攻坚。综合运用多种打击电诈技术,深入开展“铸盾2022”“断卡”“扫楼”“荣誉行动”等专项行动,做到精准打击。2021年以来,先后打掉电诈窝点2个、涉诈犯罪团伙9个,发起集群战役3次,抓获涉案人员406人,全县总体破案率在保定市名列前茅。其中,2022年5月成功破获一起“电话引流”电信诈骗团伙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反响,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三是畅通渠道,止付挽损。坚持“秒级响应、分钟止损”理念,由公安部门牵头,联合各金融单位,闻警而动,对被骗群众第一时间开展涉诈账户止付工作,防止被骗资金转移。截至目前,已成功止付、冻结账户1335个,金额2248万余元。

多措并举、层层发动,努力营造全民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浓厚氛围。始终坚持把宣传防范置于重要位置,大力提升群众防范意识,通过源头治理和预警管控,有效减少网络犯罪案件发生。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推行“三长两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县17个乡镇宣传委员、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中小学校长,292名村(居)委会主任和3487名网格员捆绑宣传作用,综合运用乡村大喇叭滚动播放网络安全常识、反诈音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2021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反诈宣传活动40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3万余张,发放宣传单页18万余份,累计受教育群众15万余人次,“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率达到56.16%,有效提升了群众防范意识。二是强化源头治理。督导全县七大银行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143家网点严格新开卡和存量卡风险管控,对新开卡人员首先进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引导开卡人签订承诺书后,银行再予办理开卡业务,截至目前共审核开卡人2万余名。同时,将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和手机卡作为治理重点,共核查“两卡”线索1530条,有效震慑了犯罪。三是强化预警管控。构筑AI反欺诈平台,将全县24.9万常住人口中19.7万手机号码导入数据库,实现实时比对、精准预警。

着眼长远、固本强基,建立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面对数字、网络飞速演进的新态势,全县坚持“下好网络安全一盘棋,兴利除弊促发展”的战略思维,夯基固本,建章立制,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压实党政主体责任。制定下发了《涞源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实施意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长两委”联动机制》等系列规章制度,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管、行业主责、社会参与”的网络安全工作格局。完善治理工作机制。结合县“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在全县开展了“平安乡村(社区)创建”工作,从组织建设、矛盾化解、乡贤议事、红白理事等八个方面,出台平安乡村(社区)的具体标准,目前已完成53个村的创建,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警示惩戒制度。制定出台《涞源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考评办法》,每月根据电诈案件发案、损失、涉案“两卡”、宣传防范等工作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先后召开约谈会6次,下发工作提示函38次、督办函 10次,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者单位:涞源县委政法委)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01-24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66960.html 1 全力做好网络安全防范 助力构建平安法治涞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