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杜娴娟)“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临城县人民检察院在收集线索、搭建组织、优化机制、加强协作四个方面下功夫,推行“一一二四”公益诉讼办案模式,使专项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组建一支专业办案团队。该院把“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作为“一把手”工程,从“专业、专人、专案、专办”的工作思路出发,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一支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团队,由分管院领导全面协调、部署团队的各项工作,检察长每周听取汇报,有效促进了专项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探索一项公益诉讼监督新路径。该院依托大数据和科技赋能,探索一项“大数据+科技赋能+专业化法律监督”模式,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的工作质效。该院构建了《邢台市水域环境与设施保护法律监督模型》,通过输入大量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分析,输出批量问题线索,结合线下实地走访县域内的水库,核实发现立案线索,监督质效显著提高。该院通过无人机从高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准确判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有效提高了线索筛查、野外固定证据能力。
坚持落实两项办案机制。该院立足检察协作机制,坚持“全院一盘棋”办案理念,建立内部一体化办案机制,推动案件线索移送无缝衔接、办案团队同步审查,发现问题,部门之间及时研究解决。该院坚持“府检联动”机制,牵头与公安局、自规局、教育局等单位召开联席协调会,签订《关于临城泜河野生水鸟保护联合工作实施意见》;与公安局、法院、人社局等单位签订《关于联合查处涉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案件协作配合的意见》,建立执法信息交换、案件线索移送、督促履职检察建议落实反馈及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等常态工作机制。
强化四项工作举措,提升检察工作质效。该院注重“生态修复”,将修复方案依法告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案件犯罪事实清楚、被告人自愿认罪并主动缴纳生态修复保证金承担民事责任的,建议法庭适用缓刑,以达到惩罚犯罪、修复环境和帮助罪犯回归社会“一诉三赢”的效果;跟进监督,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相关问题得到整改;引导公众参与,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积极引导“益心为公”志愿者向检察院推送公益诉讼线索,全流程深度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强化宣传推广,通过主要活动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条幅,播放公益检察宣传片等形式,使专项监督工作深入人心,有效提高专项监督工作的知晓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通过推行“一一二四”公益诉讼办案模式,该院专项监督工作的办案质效大大提高。截至目前,该院组织干警巡河踏查400余公里,摸排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案件线索70余条,立案调查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4份,督促清理河道垃圾等废弃物68.6吨,保护耕地1.7亩,设立水源保护地警示标志19处;通过《邢台市水源地保护法律监督模型》办理专项监督案件6件,对到期未整改的提起诉讼1件。其中,该院办理的督促保护野生水鸟行政公益诉讼案、无人机取证+快速检测护航“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案、督促拆除占用水库20年违建的行政公益诉讼案均入选为省检察院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