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记者 李胜男)2023年,石家庄金融法庭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做实金融纠纷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繁简分流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该庭全年共受理各类金融民商事案件28535件,审结26111件,服判息诉率98.49%,发改率仅为0.19%;受理执行案件10960件,执结9713件。
石家庄金融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认真开展“三下三进三联动”工作。他们指导金融机构利用“融E调”平台先行委托社会力量调解,法庭提供业务指导,通过该方式成功调解纠纷2072件,鼓励金融机构自行依法委托律师等开展逾期后的催收工作,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率先在省内四家银行设立诉源治理法官工作站,采取法官定期巡回+随时响应、现场帮调+远程答疑的方式开展工作,其中浦发银行法官工作站自6月设立后已成功调解94件,工商银行法官工作站实现了以“示范判决+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解决金融纠纷。他们充分发挥驻庭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仲裁调解、专家调解、律师调解等五类特色调解室的作用,全年共调解金融纠纷案件867件。他们探索“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调解”解纷模式,全年诉前财产保全695件,失联修复354件,成功调解61件,实现了应调尽调、能调尽调。
该庭细化繁简分流,深入开展“菜单式”司法服务。他们将案件进一步分为简案(速裁)、普通案件、繁案三种类型,交由对应的员额法官审理,审判管理更加科学精准。简案(速裁)法官全年结案达17260件,比上年增长1.84倍,普通案件法官人均结案也达3635件;繁案法官则集中处理新型和疑难复杂案件,并注重提炼裁判规则,培育典型案例或指导参考案例。该庭探索适用督促程序解决纠纷,全年申请支付令920件,同比增长229倍,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方式。
金融法庭聚焦金融风险防范,完善相应工作机制。他们注重从分析金融审判态势中发现金融风险苗头,完善司法建议工作机制,对审判中隐含的金融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全年制发司法建议4份,其中关于信用卡纠纷的司法建议被省法院评为“河北法院2023年度十大优秀司法建议案事例”。他们坚持法院、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双向或多向发力,通过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实现与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及时启动风险预警,防止因个案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该庭全年与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召开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2次,召开“三源共治”、省会典当业合规经营等座谈会6次,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
该庭持续加强专业化建设,发挥对金融审判的辐射引领作用。他们通过专业培训、案例研讨、岗位练兵以及课题调研等多种途径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努力打造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复合型审判队伍。金融法庭审理了一批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精心制作和发布《2023年度金融审判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裁判标准进一步统一。该庭法官应邀参加“京津冀三地五家法院供应链金融暨保理司法论坛”,并做了题为“金融审判视角下供应链金融法律风险防范”的主旨演讲,对金融审判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