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记者 王絮冬)“太感谢咱平泉法院、特邀调解员和技术专家了,这回要不是你们,我还不知道菌棒为什么发霉,怎么补救,那损失可真是太大了!”1月12日,平泉市卧龙镇洼子店村村民张某和妻子一大早便来到平泉市人民法院,送上了一面印有“合力为民办实事 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特意感谢平泉法院通过特邀调解员与技术专家齐出动的方式为其解惑挽损。
2023年,张某看到近几年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村里不少农户都挣到钱后,心里直痒痒,也想投入食用菌行业。于是,他一下子购买了5万棒菌棒,不过鉴于自己没什么种植经验,便选择了跟周围农户同样的带料加工方式,将菌棒全部送到某食用菌园区进行加工,并委托家中有过种植食用菌经历的亲戚帮忙看管。几天后,终于等到菌棒加工完毕,张某激动地来到园区,将加工好的菌棒拉回自家大棚,准备按照流程给菌棒接菌。
正当张某畅想着来年的好收成时,他的妻子却突然发现菌棒上面出现了绿霉。第一次种食用菌的张某面对这种情况心急如焚,急忙请来附近有种植食用菌经验的村民查看情况。村民拿起菌棒看了又看,又结合自身经验想了想,猜测道:“我感觉你家这个可能是在菌棒加工过程中,灭菌不彻底,才导致菌棒发霉的。”张某听后火冒三丈,认为是某食用菌园区加工有问题,应该让他们对菌棒发霉负责,便想着要找园区负责人讨个说法。但是打官司还得去法院,花费人力财力,这可怎么办呢?
通过四处打听,张某得知,平泉市作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在平泉法院有一家专门处理涉食用菌纠纷的菌之都法官联合工作站,运行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家甚至给驻站法官起了一个雅号叫“蘑菇庭长”,很多企业、商户、群众慕名而来,主动上门邀请工作站帮助调解。目前,该工作站服务范围已涵盖1200多个食用菌企业、35000户农户、12万从业者。张某遂于2024年1月2日与菌之都法官联合工作站的驻站法官李晓华取得了联系,希望法官能帮自己解决问题。
听完张某的讲述和诉求后,李晓华迅速将案件信息推送给从事农业种植相关工作的特邀调解员王会森,希望张某先听取一下专业意见。王会森了解情况后,认为应该先到实地进行查看。当天下午,在张某带领下,李晓华、王会森与食用菌种植专家便一同来到张某的菌棚中查看菌棒情况。
专家在询问张某关于食用菌接种流程、咨询同批次菌棒生长情况的同时,又打着手电筒低头挨个观察分析不同垛的菌棒状况,还抽取了部分垛内的菌棒进行整体分解,查看菌棒内部菌丝分布情况等,基本排除了菌棒灭菌不彻底导致霉变的可能性,认为霉变的原因应该是菌棒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非人为因素的污染,或是菌棒在接种时因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使菌棒受到了污染。专家建议张某将现有的菌棒进行倒垛,在倒垛过程中将问题严重的菌棒筛选丢弃,以免影响正常生长的菌棒。此外,专家还告诉张某,对问题严重的菌棒,可以委托菌棒加工厂进行统一销毁,千万不能丢弃到菌棚周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谢谢专家,谢谢法官和调解员,谢谢你们为了我这个事儿特地跑一趟。”通过听取调解员和技术专家的详细分析讲解,张某终于认识到,菌棒发霉的责任并不在于菌棒加工者,而是由于自身种植管理不规范所致。张某妻子在一旁表示,一定会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规范化地管理食用菌种植,争取到时候有个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