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4年01月30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千年宛如初见

□ 孙长林

一部长者赠送的《诗经》,一杯沁人心脾的红茶,一个惬意自适的假期。

阳光如丝如缕,熙然而至,仿如《诗经》的煦风从古代吹来,在眉头上摇摇晃晃,在额角上蹦蹦跳跳,在睫毛上欢欢欣欣,撩拨着意味深长的烟火柔情,涤荡着浮世红尘里麻木的神经,又慢慢在心中聚拢起坦荡磊落、真挚自然、意切深长的人间情暖,还是那么自自然然,慷慷慨慨,昂昂扬扬。

《诗经》中有情有义的文字,如一幅幅泛黄的画卷徐徐展开,穿越三千年的漫长时光,仍然可以感触到先民的生活。“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丰收了,人们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赐给福分。“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女子采桑归家喜形于色。“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镰刀声如同音乐沁人心脾。“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一群女子欢快地采集芣苢,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歌声回荡于旷野之上。日子走过季节,生活路过岁月,劳动不仅是维系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向往美好未来、开创生命奇迹的升华,他们在不停劳作中感受到的幸福如此真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不可遏止的愤慨,激昂起豪迈的英雄气概。“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妻子思念长年服役的丈夫而痛苦哀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戍边多年的兵士归途之艰难,归家之所见景象凄惨。“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将士对战争的怨尤之情,他们渴望安定、平静生活。战争给人民带来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有痛苦,也有泪水,他们思念家乡,厌倦战争,但又胸怀大义、共御外侮。读诗识物,读诗知礼,读诗抒情,读诗解忧,读诗修身,读诗生惠,他们在人生况味中展现的豪壮如此伟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前的思念,哪怕关山远,想一想,便醉一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话,人间已经久违,千年已经过去,读起依旧太美。“彼其之子,美无度。”爱人的一颦一笑,都能让人沉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情之所至一往情深。“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相伴而行的,除了美丽的春色,还有她的温婉可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人间最暖的事,叫做两情相悦。“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思念和牵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嫁人的种种情愫,真如一树桃花绚烂夺目;“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先民们确信四时有清欢,有高山流水的知己,眼中的人,就住在心尖上,他们在苦涩爱情中感受到的静好如此甜美!

每读至心起微澜处,读至击节感叹处,都想留下几行文字批语,以记感悟解惑之言。先民们生活的片段,都能用歌声唱出来,未加修饰,如此纯粹,这种自然而传神的表现形式,韵律相合而无间的语言表达,是永远值得写作者效法的经典。而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彩性,运用文学手法对生活 “保鲜”处理的方式,不仅给予阅读者种种知识,还有很多文学创作的启示。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虽然生活方式早已面目全非,但人心人情却从未能远去,诗中所具有的道德力量,唤起的笃定或迷乱的内心世界,仍旧与当代人发生着密切的关联。

在功利严格训教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相较《诗经》中描绘的“思无邪”的宁静安然,情感世界愈发显得拧巴、蜷曲、焦躁起来了,他们的心境中少了舒展的原野、呦呦的鹿鸣、弥漫的清香、习习的和风。而《诗经》中描绘的场景,流露的或喜、或悲、或忧、或怒、或含蓄、或婉约、或慷慨、或激昂的朴素情感,随着两千多年时空的流转,不仅没有消弭止息,反而又回到了它原本的精神高度。

一个时代的镜像,会因人们不同的感受而应机显现,并经过不同眼光的感知,不同心理的阐释,被赋予千差万别的意义。当下社会的高节奏、多变化,给予人们不确定性,很多人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一时高涨,一时又沮丧。但有些人却在别人动荡、迷茫、焦虑时,找到了自己确定的东西,把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身上,而非他人或者外部,在砥砺奋进中慢慢成就了卓越的自己。

其实,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时代,只是需要每个人具有自适其适的能力,正如庄子所言:“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事物存在的秩序,唯有心知道。只需认真经营好生活的主线,“世自乱而我心自治”,抛却世俗的慆慢与险躁,将漫长的日子填充,纵然渺小如一株草木、一粒尘埃,亦能彻悟人生的主题,赢得生活的丰厚馈赠。

想来,一个人真正的安静,决不是寥落于深山老林,寂灭于遁世枯槁,而是从容、安然、有序的心境。正如居隅斗室,品读千年经典,聆听深情歌唱,与伊人同悲欢,共顺逆,一起感受寒来暑往,人世沧桑。纵今夕相隔,千年仍然源远。

诵读《诗经》,可见人、见己、见众生、见世界。一部经典,一眼千年,千年宛如初见。

(作者单位: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01-30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67265.html 1 千年宛如初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