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健 张慧颖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护航。为守护丰富多彩的生态画卷,近年来,保定市检察机关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决扛起检察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征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诠释着检察履职担当,成为广袤的燕赵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攥指成拳形成生态保护合力
前不久,阜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巡查河道过程中,发现大沙河吴王口段河水被污染。该院随即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经查发现污染源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依托建立的《大沙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阜平县检察院联合繁峙县检察院办理大沙河上游水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治理河道污染约85公里。
为加强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协作,保定检察机关先后与石家庄、张家口、邢台、邯郸四地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太行山(河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共同守护大美太行;与河北、山西相关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唐河、大沙河、漕河、潴龙河等白洋淀上游流域9个联动机制,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3年7月,易县太行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集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生态环境监测、公益检察文化沙龙等功能为一体,是保定检察机关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合力的又一生动实践。
标本兼治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某矿业公司开采陶瓷土矿过程中,造成山体原貌及生态环境破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主管部门没有有效履职,矿山地质环境损害日趋严重。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将这起案件指定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管辖。经大量细致工作后,该院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023年6月,法院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
案件审理过程中,当地自规局投入480余万元进行治理,于判决前完成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案件判决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案为鉴,在全县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并主动邀请检察机关介入监督,收到了良好效果。
保定市检察机关在生态资源保护中坚持修复与打击并重,在办案中积极运用补植复绿、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复等方式恢复生态环境功能,努力实现办理一案、修复一片的司法保护效果。2022年以来,保定市检察机关共恢复被毁损、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382亩,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3323万元,向破坏生态环境的当事人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1.3亿余元。
实现常治长效推动行业治理
针对农耕期间存在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乱丢问题,安国市人民检察院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分析和研判,部署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整治专项监督活动。活动中,相关行政部门牵头与各乡镇、村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清理活动,在农资经营门店设置回收桶,形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定点回收—专人清运—集中分类整理—无害化处置”的一体化回收处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20家农资经营门店实现了回收桶全覆盖。
为巩固治理成效,安国市检察院还深入乡村集市,向村民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群众积极向检察机关提供举报破坏生态环境线索,持续营造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的浓厚氛围。
保定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天空万里蔚蓝,山岭青葱翠绿,河水清澈见底,燕赵山海美好画卷需要我们共同绘就。下一步,保定检察机关将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为契机,厚植为民情怀,持续强化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助力推进天蓝、地绿、水秀的善美保定、美丽河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