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第07版:警察·生活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河北省反诈中心发出一份涉及儿童、学生的防骗“秘籍”,教大家提高警惕——

反诈 携手“童”行

□ 魏嘉琳

随着初夏的阳光洒满大地,孩子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一个充满童真和欢乐的节日。日前,河北省反诈中心送上了一份儿童防诈骗“大礼包”,揭秘涉及孩子们的常见诈骗形式,让孩子快乐过节的同时,把平安带在身边。

“解除防沉迷模式”类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在游戏平台、游戏玩家群等扩散解除防沉迷模式的虚假消息,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利用受害人想要破解防沉迷系统的迫切心理,诱导受害人进行小额转账。转账成功后,谎称因操作失误造成账户被限制或冻结,已经触犯法律,更有甚者会提供虚假警官证,吓唬受害人如若不按照其要求进行操作,就会依法抓捕受害人家属。因受害者年龄较小,分辨能力弱,害怕自己和家人会因触犯法律被抓捕,只好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最终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所有声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都是诈骗,不要相信。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其识骗意识、防骗能力,避免孩子落入骗子圈套。不要轻易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切勿随意开通网络免密支付快捷方式。若孩子确实有账户充值、装备购买等需求,可在家人同意并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长代为操作。

冒充老师缴费类诈骗

骗术揭秘:骗子进入班级或培训类学习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的QQ或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发布消息的时间规律,伺机伪装克隆成班主任的头像和备注名,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和收款二维码,要求学生家长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警方提醒: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清除出群。同时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各位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免费送游戏皮肤的虚假广告或者以私聊的方式告诉未成年人可以赠送游戏皮肤,趁机引导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进入指定网站出售游戏币、装备、账号,一步步指引未成年人根据要求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甚至会用各种借口要受害人提供微信或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进而达到诈骗目的。受害者主动联系诈骗分子想要解冻账户时,需要充值“保证金” “解冻金”。受害人在“免费送皮肤” “游戏礼包”等吸引下不易分辨真假,同时受害人对扫码转账、信用卡还款、人脸识别等操作敏感性不高,不易识破骗局,很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反复充值。

警方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防诈骗常识教育,提醒孩子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账户及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避免孩子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一旦遇到诈骗分子,记得保留被骗证据,并尽快拨打110报警求助。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06-04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河北省反诈中心发出一份涉及儿童、学生的防骗“秘籍”,教大家提高警惕——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2856.html 1 反诈 携手“童”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