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第08版:文化

麦子熟了

□ 田小雪

走进六月,麦子成熟了。前几日回老家探亲,车子路过一片金黄的麦田,我停下车,走到地边,在阳光的照耀下,麦子发出金色的耀眼光芒,一粒粒麦穗随风翩翩起舞,阵阵麦香飘来,我深深呼吸,这麦香把我带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我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还有不少是人工割麦子。割麦子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镰刀,镰刀是由一个长木头把和一个短的铁把构成,像阿拉伯数字“7”,平时不用的时候大人怕伤着小孩,就把镰刀放在房顶上或者房梁上,到了割麦子时,家家户户准备自己的工具。不管家里人多人少,割麦子是需要时间的,早上天还没亮,大人们就出发了,拿着镰刀和布袋到地里割麦子。小孩们通常由一名年龄大点的孩子在家照料,等睡醒了再一起去地里,会割麦子的孩子割麦子,不会割麦子的就在麦子地里玩耍。午饭通常是在地里吃的,大人们会找一棵大树的阴凉处,坐下来,拿出带的馒头、咸菜,还有用大塑料瓶装的凉白开。附近麦田里的收麦人时常会聚集在一棵大树下,彼此分享着自己拿来的食物,如果再来一块西瓜那就简直是人间美味了。

经过几天的收割,麦子算是收完了,再有个阴雨天也不怕了。这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小孩了,如果去地里捡麦穗就可以换西瓜吃。下午放学后,我和小伙伴就到麦地里捡麦穗,有时候运气好能捡一书包,有时候也就捡几根,通常我们走好几块麦地才能装满书包。

吃完晚饭,我和表妹就开始碾麦穗,就是把麦穗放在搓衣板上搓一搓,把麦粒搓下来,搓衣板的下面还要放一个大盆,接住麦粒,不一会儿大盆里面的麦穗多了起来,这分量够换一个大西瓜。麦穗碾好,接下来就等着街里“换西瓜、换苹果”的吆喝声了,这时候我就求着母亲去给换西瓜吃。母亲总说“今天的西瓜不甜,个儿不大”。一直等了好几天,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大盆里“坐”着一个大西瓜,用凉水泡着。我走到西瓜旁蹲下来,用手摸一摸凉凉的,这是那年夏天家里换的第一个西瓜。吃过晚饭,我叫来了奶奶和叔叔一家。母亲拿出西瓜准备切开,我在旁边紧紧地看着,生怕没有我的,母亲先切了一个大块给了奶奶,接着又给了叔叔婶婶,最后才给我们这些小孩。吃着这凉凉的西瓜,我心里甜甜的。

麦子是庄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它可以送到大城市加工成各种面食,也可以送去村里的磨坊碾成面粉,还可以换回来我爱吃的大西瓜。我想,人的一生也应当像麦穗一样,年少时努力生长,在能“发光发热”时,给予他人、奉献他人。远处轰隆隆的机器声把我唤醒,我蹲下身用手抚摸眼前这片地上的麦穗,穗大、颗粒饱满。

(作者单位:武安市人民检察院)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06-07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3082.html 1 麦子熟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