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传承忠孝家风

□ 宋胜利

我出生于1947年。从记事儿的那天起,我就发现我家大门右上角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小木牌,红底儿黄字,上面写着“光荣烈属”四个字。这是我入学前最先学会的四个字和最先读懂的一个词组。

原来,为了保家卫国,我的爷爷奶奶曾在1943年送我的一个叔叔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静海一战中,为了攻下县城外围的两个碉堡,我军先头部队伤亡惨重,进攻一时受阻。关键时刻,叔叔奋勇当先,自愿报名参加了指挥员阵前组织的敢死队,带着手榴弹和炸药包与战友一起前赴后继,先后炸掉了那两个碉堡,为主攻部队扫平了障碍,但叔叔却再也没能回来,为解放静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依稀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每逢清明节,会有各级的领导登门慰问爷爷奶奶,还要组织青年及学校师生到村东的宋家祖坟为烈士扫墓、献花、开革命传统教育会。每逢过年,这些人还会来我家,送年画、贴春联……除此之外,还时常有些县、区、乡干部前来家访,关心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没有困难。“挺好的,没困难。”爷爷奶奶总是重复着这句回答,就是日子再难,他们也从来没向组织张过口、伸过手。因为他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老人实在不忍心再给公家添麻烦、加负担。

1956年,任丘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爷爷奶奶又送身边另一个儿子参加了保护千里大堤的抢险任务。叔叔是在大堤决口处下木桩时被洪峰卷走的,后来在下游一处百米开外的芦苇荡里找到了他的尸体。据当时村里的带工干部说,我的叔叔在抗洪抢险中表现一直非常出色,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次也不例外,叔叔又冲在了最前面……

就这样,先是为了谋求解放,后是为了护民保家,爷爷奶奶在10年间失去了两个儿子,而且无怨无悔。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十里八乡有口皆碑,也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上了烙印,我为有这样的叔叔、有这样的好家风感到骄傲与自豪。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继承叔叔的遗志,除了替他们孝敬爷爷奶奶,他们的未竟事业我接续完成!

叔叔的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得到,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8年,我的爷爷奶奶先后谢世。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因为父母和作为长孙的我照看得周到。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把两个叔叔的家国情怀作为榜样,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会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并一直坚持业余创作,是五届任丘市政协委员,任丘市首届文学振兴奖获得者,还曾担任任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村里行医期间,只要有病人要求出诊,我都风雨无阻、随叫随到。我曾紧急出诊,为邻村一个七八个月大,患急性腹泻、严重脱水的婴儿诊治,让孩子转危为安;曾一天一夜护理产后大出血病人,直到血压稳定;曾作为随队医生,跟随队伍去盐山挖漳卫新河,其间用小拉车拉着一名被确诊为急性疝气的青年河工,沿着高洼不平的大堤跑了七八里路,将他送到沧州地区海河医院临时驻地及时做了手术……

在任丘市药材公司工作期间,我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撰写稿件,其中一篇反映公司改革创新的稿子在《河北企业》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的重视。央视记者来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后制作播放了一个专题片,在任丘引起了较大反响。当年,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退休后,我来到任丘市公安交警大队,辅助做外宣工作。我常常深入现场,和民辅警们面对面了解情况,用心用情讲述交警的故事,一篇篇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文章见诸报端,有的还被中央级媒体采用。我曾被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授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任丘市公安局和交警大队“突出贡献奖”。

在良好家风的不断传承中,走过半个多世纪,回首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我无悔无憾,由衷地感到欣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09-24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7560.html 1 传承忠孝家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