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袁军合 马彦丽)今年以来,行唐县把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列为年度实施的民生实事,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服务理念,通过加大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力度、夯实法律援助组织基础、强化队伍监督管理等举措,全面促进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切实维护和保障贫弱群体合法权益,助力推进法治行唐建设。
该县法律援助中心持续关注贫困群众、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畅通服务绿色通道,建立案件评查制度,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事项535人次,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1700余人次,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4件,为弱势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行唐县建立了16个乡级法律援助工作站、336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了覆盖县、乡、村实体服务平台。全县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每个村建立1个法律援助服务群,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咨询、指引服务。该县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法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法律服务。开展律师顾问、公证顾问签约活动,对群众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已签约人数达3894人,提供法律服务4966次。
行唐县司法局积极协调公检法及律师多元力量,建立县公、检、法、司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案件指派、转接等环节,刑事案件通知辩护率达到100%;构建了“现场+异地+互联网”律师阅卷模式,协调办案机关为律师会见当事人、打印庭审笔录等提供便利。该县精简工作流程,实行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让当事人少跑腿;案件指派期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材料齐全的当日受理、当日指派;遇有紧急事项,采取“容缺受理方式”,先办理后补材料;畅通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受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行唐县司法局强化办案过程监督,完善律师办案旁听、回访等制度,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规定凡出现问题的律师两年内不得承办法援案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该县对法律援助办结案件实行“一案一卷一评”,评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同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把案件审批关,符合规定的,即时办理,不符合规定的,作好解释,将法律援助工作做实做细,切实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