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东升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张家口市桥东区立足城市发展实际、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以工业路街道为试点,创新网格管理体系,通过搭建智能预警平台、编制信息采集清单、制定兑换奖励积分办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数字化治理水平。
创新建立“全”体系联动网格管理模式。创新网格服务体系,延伸服务触角。在工业路街道,创新建立“2+3”网格管理服务体系,“2”即网格管理员、网格巡查员,“3”即社区志愿者、下沉志愿者、公益志愿者,将“社区专职网格员和网络志愿者”两套管理人员进一步整合,统一细分到344个网格,充分利用街道综治科,结合街片长制度,实现网格事务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构建网格管理组织,实现协调联动。工业路街道7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担任网格管理员,负责全面掌握辖区网格信息,指导、督促整个网格工作,统筹协调解决网格难题以及对网格员(志愿者)的考核评价。明晰网格管理责任,拓宽服务层级。社区网格设置48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巡查员,负责网格管理、定期巡查、问题排查处置等工作。小区网格设置262名居民代表担任社区志愿者,负责发现问题上报、关注网格动态。同时,吸纳271名包联单位干部担任下沉志愿者,负责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城市防汛等阶段性集中工作。凝聚130名居民和商户代表组成公益志愿者,负责开展环境治理、养老育小等民生志愿服务活动。
搭建“全”场景感知智能预警平台,实现24小时全方位感知。利用PC端、手机端搭建智能预警平台,实现对车辆管控、电动车进楼、防火防灾、占道经营、垃圾堆放等“全场景感知”,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动态调解处置。编制信息采集清单,实现全要素服务。将信息采集事务细分为19类76项,并根据办理时间及处置难度将事件划分A、B、C、D四个事务等级。实行“网格化管理、片组户联系、组队式服务”工作模式,构建社区大管理格局,逐步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大服务格局。多方联调联动协作,实现全天候服务。推进“AI+”智能管理平台与“幸福张家口”App多网联动,街道、社区按照管理权限设置管理账号,实时向网格管理员(社区书记)推送平台预警信息。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进行网上巡查,发现矛盾隐患及时报告网格管理员,由网格管理员根据《信息采集清单》,在“幸福张家口”App上录入事件并派遣给专职网格员逐级办理,或者根据事件办理难度,组织网格志愿者开展专项志愿服务。
制定奖励积分办法,激励社会力量“全”调动。探索制定《网格员(志愿者)积分奖励实施办法》,设置加减分项目,其中上报事件1条加1分,参加志愿活动每小时加5分,受到上级领导表扬每次加10分,上报事件虚假或无效的减1分。每月底统一汇总积分,社区网格员、网格志愿者按照积分到辖区内爱心公益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激发群防群治力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让居民、企业、商户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今年以来,工业路街道先后开展集中志愿服务71次,累计吸纳2350余名居民、商户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清理楼道堆积物、道路花坛垃圾29车。引入社会力量,解决痛点难点问题。聚焦群众关切的飞线充电、电动车进楼等突出问题,在社区规划增设26组、26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目前,保利、碧桂园、水岸云天已建成16组160个充电桩,全部工程完成后,工业路街道辖区内电动车充电桩将覆盖88.4%以上人口,有效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作者系张家口市桥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