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11月08日
第03版:理论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 鲍文金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辖25个乡镇(街道)36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总面积5497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使该县曾在一段时期内,长期面临“人口管理难、风险防范难、化解矛盾难、服务供给难”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局。近年来,隆化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面向基层、着眼长远,主动求变、抓本治源,以“小切口”谋求“大突破”,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方面迈出了坚实脚步。同时,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在各级干部、群众中逐渐形成思想共识。

群众工作“宜散不宜聚”。信访问题的发生,通常具有酝酿、组织、形成的过程。隆化县尊重规律、把握特点,变“群众呼声”为“干部下访”,通过积案攻坚、红色网格、四下基层、“一站”平台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汇集信息、下沉干部,汇聚资源、分散矛盾,该聚则聚、当散则散,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积聚、演变、激化、上行。全县矛盾纠纷总数由2020年5293件降至2023年2781件,2023年实现“零积案”“零命案”。

群众工作“宜见不宜避”。隆化县以“事不避难”的态度,积极构建与群众平等对话、商以求同的平台载体,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证明只要我们把群众当家人,把信访当家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温情沟通、真诚处置,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配合。隆化县群众满意率、群众参评率分别由2020年的95.28%、86.89%提升至2023年的100%、99.24%。今年以来,群众满意率、群众参评率实现“两个100%”。

群众工作“宜解不宜积”。积少成多,积弊成疾。从许多典型事例看,个别疑难问题,之所以成为积案,不是不想解决,而是观念陈旧、敷衍塞责、方法滞后,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隆化县在时机上抓“早”、方法上谋“新”、成效上求“实”,善于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向解放思想要动力、向改革创新要实招。“和谐十二家”红色网格化源头治理模式“五位一体”“五治融合”,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方面释放了特色优势,网格里每名成员都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而不是看客和过客,这样促使隐患排查得更细、矛盾发现得更早、纠纷化解得更实,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有效探索。该模式先后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获评“河北省‘枫桥式’工作法”“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群众工作“宜实不宜虚”。要在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隆化县“和谐十二家”红色网格化源头治理模式,是党领导下的网格、群众参与的网格、多网合一的网格、互助合作的网格,人民群众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网格员与合作社间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培养、双优先、双促进,解决了“合理取酬”的问题,网格员待遇有保障、工作有动力,成了实实在在的政府“代言者”、群众“贴心人”,再次诠释了“人民主体”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三年来,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先后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先进集体”“平安河北建设示范县”。

(作者系隆化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11-08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9088.html 1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