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11月08日
第06版:法苑聚焦

房屋漏水引发诉讼 法官劝导调解结案

本报讯 (高歌 张春婷)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坚持调解优先,通过把实质性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成功化解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切实解决了困扰当事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为双方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和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原告王大娘因房顶漏雨,找到被告小刘做屋顶防水。完工后房屋仍有漏水,王大娘多次找小刘检修。小刘称屋顶防水经过多次返工,不存在问题,漏水系外侧保温墙渗漏所致。双方就此产生纠纷,王大娘起诉至法院,要求小刘返还修理费用4000元,赔偿屋内漏水损失3000元。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认真查阅案卷、详细了解案情,发现该案有调解空间,随即决定先采用电话进行沟通调解,深入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分歧。

“法官,我家这房子漏的,墙皮都掉下来了,今年雨水大,可我为了保存证据,都不敢修啊。”电话那头,原告王大娘激动得喘着粗气说。当法官助理致电被告时,被告小刘也很气愤:“她这屋子漏水是外墙保温层渗漏造成的,屋顶防水前后我检修了六七次,花的人工物料费用早就超过了她支付的费用,再让我给她钱根本不可能!”

法官助理通过电话安抚当事人后,送达组工作人员在送达过程中继续耐心地释法明理,但被告态度坚决,表示“宁可花钱鉴定也不受这冤枉气”。

为进一步明晰争议焦点,承办法官与法官助理商议决定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然而,现有证据无法明确漏水原因,损失金额也难以判定,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如果坚持走鉴定程序,当事人所花鉴定费可能比诉请金额还高,且鉴定耗时长。”承办法官考虑,这不仅会加重双方当事人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进而导致彼此间隔阂增大,也不利于快速解决房屋漏水问题,且在此期间王大娘要一直承受屋顶漏雨的生活困扰。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的状态,承办法官和助理一致认为,该案只有通过调解才能真正化解矛盾,遂沉下心来,进一步分析证据材料,思考最佳调解切入点。

鉴于双方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法官决定采取“背对背”软沟通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承办法官和法官助理先是感同身受地表达了对原告处境的理解,再从证据情况、鉴定时间及结果可能性、房屋拖延修缮损失、原告身体心理代价等多重角度对原告进行劝导。法官将心比心的一番话说到了原告的心坎上,原告表示愿意放弃一半诉请金额,配合法院调解。

调解迎来转机,如何打开被告心结、引导其理性思考成了关键。承办法官首先就证据情况和举证责任耐心为被告讲解,将案件调解与鉴定两种方案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对比分析。言语间,小刘的态度缓和下来,法官趁热打铁,从鉴定风险、诉讼成本等方面进行风险预警分析,调整小刘心理预期。承办法官和法官助理你一言我一语,像自家大姐一样真诚劝导:“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两个多小时过去,小刘一直以来心里堵着的气全消了,表示愿意回去想想。第二天下午,小刘打来电话:“我同意调解,我媳妇也说免得耽误干活!”

至此,纠缠原、被告半年之久的屋顶防水事件终于得以解决,被告小刘给付原告王大娘3500元,王大娘自行另找他人进行维修,双方再无纠葛。

海港法院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通过“情、理、法”相融合的调解,在当事人之间架起“桥梁”,用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情。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4-11-08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9111.html 1 房屋漏水引发诉讼 法官劝导调解结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