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民生
大凡能流传的美食,一般来说都具有口味好、价格亲民的特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县熏菜正是这样一道传统美食,在威县北部经镇、七级、高公庄、章台、寺庄一带颇为流行。
熏,作为肉类加工的方法,相传是燧人氏发明的,他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发现,一场森林大火过后,被大火熏烤过的兽肉不但有特别的香味儿,而且更便于保存。于是,他教人使用烟熏的方法加工兽肉或者鱼,还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从那时起,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熏菜因熏而充满人间烟火味儿。
七级镇有一家大众饭店,以熏菜为特色。一个饭店能推出一道“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独特美食,就足以扬名了,食客纷纷慕名而往,还被带到广州、新疆等地,可谓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路过七级,专门到大众饭店品尝熏菜饼卷,果然口味独特,不同于其他饼卷。饭店老板说他们家制作熏菜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最初,他父亲开饭店时,了解到张庄的一位老师傅熏菜做得好,专门聘请老师傅到饭店传授技艺,后来又经过自己的完善,不断改进制作技艺,在配料和加工方法上精益求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在当地颇有名气。
熏菜听名字觉得是菜,其实是肉。配料简单,优选精瘦猪肉,切条,作料主要有鲜鸡蛋、绿豆粉芡、姜丝、小磨香油,加盐拌成糊状,用棉布袋制成“肠衣”,置于料汤中煮熟,晾干后,用特制的熏炉熏烤。熏,是关键一道程序,在熏炉内燃烧劈柴,木炭火上撒锯末,避过浓烟。将煮熟去袋的半成品置于铁质熏框之上,熏烤半个小时即可出炉,晾凉,就是地道的熏菜了。经过烟熏的熏菜,不仅色泽美观,且适合保存,香味独特,口感筋道,香咸鲜爽,蘸醋、姜汁、蒜汁,口味更佳,切碎卷入薄饼,俗称熏菜饼卷,是威县的一道名吃。
章台集上有一份碎包肉,独具特色,其制作方法与熏菜略同,肉块较大,用猪膀胱做肠衣,呈椭圆状,口感与熏菜略有不同,切块更为劲挺,切成薄片,对着阳光,可见沉稳透亮,含之细品,食欲大开。它属于熏菜的一种,碎包肉是大众的习惯叫法,接地气,受欢迎,招待嘉宾作下酒菜,既不失礼节,又好吃不贵,别有风味。
有一种说法,威县熏菜学艺于南宫。20世纪7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开发食品加工品种,县里组织各供销社派人到南宫学习熏菜制作,要求学成后在全县推广。后来,经过时间的淘洗,只剩下经镇、寺庄、七级等少数几个乡镇供销社真正学会并将这一手艺流传下来。但我感觉南宫熏菜口感明显与威县的不同,威县熏菜尤为筋道,香咸适口,香而不腻,回味悠长。不知是因为没有吃到正宗的南宫熏菜,还是习惯了家乡的味道,总之,感觉威县熏菜更胜一筹。
(作者单位:威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