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3月07日
第08版:文苑

草之赞歌

□ 封龙

草,实在是太平凡了,只要有土的地方就会有草。正像苏东坡在一首词中写得那样:“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草,又很敏感,一场春雨便会催生出万顷绿色,正如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如果你去过农村,那么你一定见过田间地头的杂草。它们从石头的缝隙中钻出来,从水泥浇筑的屋顶上冒出来,甚至在废弃的砖墙间、荒芜的瓦砾堆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它们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不需要精心的照料,只要有一条缝隙,一点泥土,一丝的阳光雨露,就能活得有声有色。

是的,我要赞美草,即使它们没有花朵的娇艳,没有树木的挺拔,它们甚至没有名字,但它们以最朴素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小时候,我见过一棵长在巨大石头上的草。那是在西林山的山顶,坐落着一块高两米宽三四米的巨石。巨石光秃秃的顶部竟然生长着一棵细小的狗尾巴草。我立刻就被这棵小草身上勃发出的旺盛生命力所吸引。只见它的根须紧紧抓住岩石上一条非常微小的缝隙,仔细一看,仿佛是它正要将巨石撕裂。它的茎秆纤细而坚韧,迎着风雨,昂首挺立。在此地出生的它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畏惧环境的恶劣,只是默默地生长,用绿色的生命点缀着荒凉的石壁。它的存在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即使环境艰难,也无法阻挡生命的绽放。

我还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沙漠中的草。那是塞外一片巨大的荒漠,当风沙肆虐、大地干涸时,是那些不起眼的草,用纤细的根须紧紧抓住每一粒沙土,像一张张坚韧的网,将松散的土壤牢牢固定。它们默默扎根,用绿色的身躯抵挡风沙的侵袭,用生命的韧性涵养着珍贵的水源。正是这些坚守和保护,换来了后来的一棵棵小树苗的茁壮成长。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后这片巨大的荒漠变成了林海,我们现在叫它——塞罕坝林场。

在塞罕坝的辽阔土地上,草是这片荒原最初的守护者,也是生态修复的无声英雄。正是这些草,为后来的树木生长铺就了温床,为塞罕坝的生态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没有高大的身躯,没有华丽鲜艳的外表,只是在人们的视野中铺满一片片纯粹的绿色。它们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也见证着荒原变绿洲的壮丽篇章。这青青草原是塞罕坝建设中最动人的诗篇,小草们用无声的力量,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

草,是大地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即便它们没有婀娜多姿的身材,没有五彩斑斓的颜色,甚至很多人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它们浑不在意,乐观地面对一切,用最质朴的方式,展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让我们向草致敬,向它们那不屈的精神致敬!让我们学习草的坚韧与顽强,在生活的风雨中,昂首挺立,正如白居易写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律师协会)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5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5-03-07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83630.html 1 草之赞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