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世杰)日前,天津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警惕保险产品涉及的“退保黑产”陷阱,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购买保险产品后退保,是投保人的合法权利。部分不法分子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用“代理全额退保”“维权退费”“保单升级”为诱饵,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电话营销等方式发布“代理退保”信息,怂恿、诱导保险消费者委托其代为办理退保业务,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进行恶意投诉,从中收取高额佣金,达到索取退保手续费或获取其它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形成退保黑色产业链。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秩序,而且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介绍,“退保黑产”常见手段及危害有:虚假承诺诱导退保,不法分子以“全额退保”“高比例退保”为幌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渠道虚假宣传,谎称与保险公司或监管部门有特殊关系,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实则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套取个人信息甚至盗刷资金牟利;伪造材料恶意投诉,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编造“销售误导”等虚假理由,伪造病历、收入证明等材料,向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施压,迫使退保;信息泄露与二次诈骗,退保过程中消费者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号等敏感信息,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盗刷、倒卖甚至勒索,甚至有的消费者退保后还被诱导参与非法理财或购买虚假保险产品,造成二次损失;“保单升级”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员工,以“保单复效”“升级返利”为由,诱骗消费者刷卡转账或办理保单贷款,卷款后销声匿迹。
“退保黑产”使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经济损失,消费者退保后仅能获得保单现金价值,远低于已缴保费,且失去原有保障,特别是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后,黑产机构可能卷款跑路;法律风险,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威胁、恐吓,不仅索要费用,而且让消费者参与伪造投诉材料、恶意维权,消费者可能被迫卷入违法行为;信息与信用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引发盗刷、冒名贷款等连锁风险,恶意退保记录可能影响未来投保信用,导致拒保或加费。
为帮助消费者识别风险、维护自身权益,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发布消费警示:正确理解保险的作用,保险是一种未雨绸缪的长期风险管理工具,切勿因短期利益轻信“退保黑产”,导致失去正常保险的保障、资金受损或其它风险;消费者应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代理退保”“专业维权”“无损退保”等承诺,“零损失”“特殊渠道”宣传均为骗局,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对要求支付中介费用、“退旧投新”、换购“高收益”产品、签署不平等协议等行为要及时举报;消费者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谨慎办理退保,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官方网站公众号、服务柜面,或联系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咨询办理,切勿通过第三方代理机构或个人办理。
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同时警示网络宣传平台,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发布内容监管,铲断保险“退保黑产”的宣传获客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