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文秀)3月25日,记者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实质解纷作为司法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形成“三步四法”司法鉴定模式,即“鉴定申请前、鉴定程序启动时、鉴定意见作出后”的“三步走”机制,灵活运用“归纳争议焦点、典型案例引导、释明风险成本、科学预估结论”四项工作法,以高效优质的司法技术服务将更多矛盾化解在鉴定之外。2023年以来,衡水市两级法院运用“三步四法”牵头或者辅助调解委托鉴定案件2025件,共计为当事人节省鉴定费用500余万元,得到了法官和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为补齐法院司法技术专业力量不足的短板,衡水中院建立“法庭科学技术专家库”,通过吸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技术专家,实现“以专家技术之长补法官知识之短”。专家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意见、参与疑难问题论证,辅助法官对司法鉴定结论进行实质性审查,为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性、指引性支撑。同时,专家依托司法鉴定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先行调解、诉讼纠纷源头治理,通过技术研判提前化解矛盾,推动案结事了与社会综合治理深度融合。当前,共有包括法医临床类、资产评估类、会计审计类、工程类等18个门类共99名专家首批入库,形成法院司法技术队伍与司法鉴定辅助技术专家相结合的“1+N”专门性问题智力支持体系。
衡水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两级法院将持续提升司法技术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效能,通过系统性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补强复杂鉴定审查、技术研判等能力短板,确保司法技术支撑“跟得上”审判质效提升的硬需求。同时,将不断扩大“法庭科学技术专家库”的覆盖维度,不仅吸纳高级职称专家,还将引入熟悉地方实际、擅长解决乡土矛盾的乡村“土专家”,让技术调解更“接地气”;通过科学技术专家调解,减少群众因鉴定费用高昂导致的“维权难”问题,从源头降低纠纷解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