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思原
“老骥伏枥驻太行,枫桥薪火暖梓桑。云屏九域解连环,乡陌四邻聚贤良。联调经纬织锦绣,多元纵横化寒霜。千家忧乐心头系,法润山河日月长。”这是笔者为涞水县人民法院老马调解室写的一首诗,诗里藏着的,是调解室里那一个个温暖而动人的故事。
老马调解室名字源于该院法官马金坡,人们亲切地称马金坡为“老马”。老马调解室创建于2022年9月,位于涞水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旁多元解纷区的第一间屋子,“六尺巷”等典故静静陈列在走廊两侧,门前“老马调解室”的铜牌闪着温暖的光。
屋里温馨简洁的布置让人备感亲切,“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的宣传语如春日的藤蔓,串联起满墙的锦旗,连缀出和谐友善的纹路,也记录着这些年来老马调解室一寸寸熨平的褶皱、一点点解开的疙瘩。
老马常说:“调解是门手艺,得用耳朵量人心”。去年深冬,山区的宋某踩着积雪叩开了这扇门。三年前,因病住院治疗的宋某并不知道,有一根倒下的线杆砸穿了他经营的修车铺。几个月后宋某出院才发现,漏下的雨水已经在屋内的汽车零部件上侵蚀出斑斑锈迹。找到栽杆和使用线杆的两家通信公司,却发现迟到的维权让责任与损失都已经不太能说得清楚,尝试各种渠道维权无果的宋某眼里只剩愤懑。老马带着书记员和特邀调解员几次钻进修车铺所在的小山村,雪粒子扑簌簌地往领口钻,他呵着白气,一户户叩开村民的门了解情况,一遍遍走访市场咨询专家明晰损失……纠葛数年的怨怼在他温厚的乡音里渐渐化开。最终,镇政府、企业代表和宋某围坐在调解室,一纸协议,10万元赔偿,三年的坚冰在炭火盆的哔剥声中消融。
锦旗上“调解止纷争,和谐系亲情”的金字,总让老马想起秦家两兄弟。父母留下的祖宅,像一把刀,生生割裂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老马没急着搬法条,在春日的午后泡了一壶茉莉花茶,氤氲的热气里,他絮絮叨叨和两兄弟唠起了家常。眼看着两兄弟的神色松弛下来,老马笑着问道:“听说当年盖这房子时,你们还都小,不知道谁在刚刚盖好的新房墙上画了只小王八,老秦问了半天谁也不承认,本来想把你俩都打一顿,但最终还是没舍得。你们还记得这事儿么?”长久的沉默后,兄弟俩都红了眼眶。那天,老马从法律法规,讲到乡土人情;从陈年旧事,讲到未来愿景……法理是秤,人情是砣,秤杆一抬,同根同源的两双手终是握在了一起。
在老马调解室,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曾有当事人感慨说:“原以为法院的门槛高,没想到老马的板凳热。” 无论是邻里间的鸡毛蒜皮,还是企业间的经济纠纷,老马和他的团队总是用真心去倾听,用智慧去化解,用一份份调解协议弥合着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裂痕:他曾帮助赵各庄两村208户农民及时拿到了应得的土地流转费,也曾在一天内成功化解了11件涉企追偿权纠纷;他曾让因借款反目的刑满释放人员握手言和,也曾让有多年积怨的赡养纠纷妥善化解……
两年多以来,900余起矛盾纠纷在这里冰释前嫌。2024年,老马调解室化解的一起信访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2025年年初,宋某与两通信公司的案例入选最高法多元解纷案例库。
没人说得清55.52%的调解成功率凝聚着多少次上山下乡、点灯熬夜。老马常揣在怀里的那个已有些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调解的经过和心得。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老马和同事们的心血;每一个案例,都是他们为维护社会和谐所付出努力的见证。这些看似平凡的记录,就像一根根经纬线,交织出了平安涞水的和谐与安宁。
老马说:“纠纷像野草,很难斩尽烧完,可只要根上浇点理解,总能开出和谐花来。”窗外,涞水的春天已经悄悄降临,那些握过的手、化开的冰、重聚的笑,正裹着法治的温度,一寸寸暖透这个位于拒马河畔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