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马士江 李新)近日,临西县人民检察院以“非标油”领域税收监管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赋能+跨部门协同”模式,开展“非标油”综合整治专项监督活动,助力规范税收秩序,守护国家利益与公共安全。
“非标油”是除正规成品油以外所有违法油品的总称,包括来源不明确、渠道不合规、质量不达标或存在偷漏税违法行为等各种油品。在成品油市场中,使用“非标油”不仅会危害公共安全、污染大气环境,还会扰乱正常的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导致国家税款流失。
今年2月,临西检察院开展“非标油”综合整治专项监督活动,对县域30余家加油站进行全面摸排。在此基础上,该院通过进一步调查取证,确定3家加油站存在销售“非标油”违法行为。为解决加油站通过无票销售、账外走账等方式销售“非标油”取证难问题,办案人员以“资金流”和“车辆流”数据为突破口,依法向商务、税务等部门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并依托最高检“非标油”综合治理监督模型,通过各种大数据研判分析,精准锁定3家加油站申报收入与实际经营严重不符问题。该院将此情况通报税务部门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3家加油站分别补缴税款60万元、90万元、100余万元。
针对个案办理中发现的“非标油”产业链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等问题,3月21日,临西检察院联合税务、财政、应急管理、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非标油”行政公益诉讼暨案件推进联席会议。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围绕打击“非标油”工作建言献策,协商推出三项举措:搭建“成品油智治云平台”,归集17类涉油数据,实现生产许可、运输轨迹、税务申报“一屏监控”,破解“数据孤岛”的壁垒;推行“穿透式稽查”,对业务数据异常企业开展税务、安全、环保联合执法,重点打击“变票销售”“模糊品名抵扣”等违法行为;建立行刑衔接快速通道,对涉嫌“非标油”犯罪案件,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确保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其中,税务部门将对“进销项品名背离”企业实施重点稽查,对以“复合柴油”等模糊品名偷逃税款的,依法适用最高5倍罚款。
此外,为强化源头治理,全力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该院一方面推动相关部门发布了《临西县成品油市场合规经营指引》,明确21项成品油经营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有6家重点企业签署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另一方面,督促税务部门针对消费税征收环节存在的漏洞优化税制设计,从源头压缩企业“变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