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克平
今年以来,张家口市宣化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人力+科技”的工作思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自主研发“宣化智码”,实现流动人口实时信息的全面掌控、动态更新,探索出一条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借力“宣化智码”,撑起服务管理“硬核”保障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短板, 宣化区自主研发了“宣化智码”服务管理平台,变“入户采集”为“扫码填报”,实现了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的动态管理。
高点位推动。宣化区始终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印发了《宣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市委书记回建先后多次到我区调研指导“宣化智码”推广应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华多次参与指导“宣化智码”平台的设计定位、功能拓展及后续应用,区委书记张聪亲自参与“宣化智码”设计研发,切实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全覆盖推广。宣化区要求机关干部和公职人员全员注册,引导中小学生及家长积极扫码,加强与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部门合作,广泛开展扫码赠水、赠气、赠服务等惠民活动。同时,将扫码注册作为办理公共事项的前置流程,引导群众“先扫码、后办事”;鼓励群众主动扫码注册填报个人信息。目前,我区实有人口扫码采集率已达到96.6%。
无缝隙对接。我区整合公安、民政、人社、住建、教育、医疗、交通等部门资源,借助“宣化智码”动态数据库,各部门既可以开展本职业务工作,又可以对比本部门数据资源,对“宣化智码”信息进行更正、补充和完善,逐步构建“多口采集、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基础数据库。
构建“四级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宣化区着力加强网格管理规范化建设,建强配齐四级网格员队伍,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制度机制,以人力支撑弥补科技短板,有效解决了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最后1%的盲点难题。
精细网格划分。按照市委政法委相关文件要求,我区立足区情实际,在城市社区划分一级网格54个、二级网格406个、三级网格3139个、四级网格11503个,驻街单位网格312个,在乡镇农村划分网格376个,有序缩小管理单元,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人员配备。区财政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网格员队伍建设,保障高效履职。按照每人每月800元的工资标准面向社会招聘专职网格员157名。对义务担任楼栋长、楼门长的热心居民,采取定期发放日用品或小礼品的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做好网格服务管理工作。
建立联动机制。各级网格员在认真履行“四查四看一代办”主要工作职责的同时,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推广应用“宣化智码”,通过入户走访、定期会商、信息采集等方式方法,审核比对居民信息,及时反馈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动态,切实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的“前哨作用”。
筑牢基层基础根基,推动网格化管理多面见效
宣化区始终坚持服务管理并重,注重基层基础建设,加大技防投入,拓展服务职能,努力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在各小区、楼栋普遍建立“兼合式”党组织,以在职党员为主体,在二级、三级网格中建立党组织,鼓励退休老党员担任基层网格员,以网格为阵地,发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设施落到网格上。为配合“宣化智码”的推广应用,在无物业小区分批次安装100套电子门禁系统,在怡景园、万柳公寓等6个小区先行试点建设智慧安防小区,配备高清视频、人脸识别等智能化设备,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让服务进到网格上。以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日常业务为重点,拓展丰富网格服务功能,设计开发基于“宣化智码”的手机、电脑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服务就在身边”。
(作者系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