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0年11月09日
第04版:文化

打铁的样子

□ 田恩忠

一个三角木墩子,一个铁砧子,一个大风箱,吹得炉火呼呼作响,煤火烧得贼旺。“叮叮当,叮叮当,叮当、叮当、叮叮当。”这是村里打铁的来了。记得小时候,看打铁的就像看戏。

打铁先得自身硬。打铁是个力气活,而且需要胆大心细。铁匠一般在农忙前下乡,铁匠师傅一般是山东乐陵的,也有当地人。在街面上支一个大炉,有的支一个帐篷,也有在大车屋棚里,吃住也不讲究,一般就是尜尜汤烩窝窝头,切上几刀葱花就咸菜,吃得喷喷香。

拉风箱,就像奏曲子,炉子里的火焰有红有蓝,一吞一吐就像火焰山。当铁块烧成白炽的软锻,师傅用钳子夹出来,用小锤一碰,火花四溅。把煤渣和杂物去掉,伙计放下风箱光着膀子就抡大锤,铁火溅在身上就被汗珠弹出。

打铁是男子汉的风采,黑红的肌肉隆起山丘,就像大力士。打铁,没力气干不了,没胆量干不好,没志气干不着,怕火花的当不了好铁匠,和钢铁打交道就要吃得苦耐得劳。

当大锤打出模样来,小锤点、大锤掂,既要节奏美,又要精细准,配合默契,一丝不苟,千锤百炼,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农具家具。

铁匠是匠人匠心。铁匠没样,边打边相,要量体裁衣。有的捡块废铁,让铁匠敲打敲打就成了精美的三齿、铁耙或二齿挠子,成了有生命有灵气的物件。铁匠的匠心首先是做出的农具家具精巧耐用,样子新,质量好,轻便好使。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像菜刀、镰刀、砍刀、斧头之类需要加钢淬火,师傅把打好的铁器放在水里淬火。随着 “刺啦”一声,一阵白烟悠然腾起,这火候、这功夫,不练上三年五载是拿捏不准的,淬火硬了钢容易崩,软了就卷刃。

好铁匠做的“家什儿”就好使。小时候起早打草为交学费,用好镰刀就打得多,手也不磨泡。我的家乡风化店村有个张家铁匠铺,做的活精细,长年累月不熄火,直到今天成了乡村一景。据说他们的上辈人下乡卖农具,累得汗流浃背,想讨口水喝,因怕人嫌脏怕黑被拒绝,就在炉旁放了把水壶,不管天南海北的客人,都有杯热水暖心,几十年如一日。虽然如今做农具的少了,但好传统一直传承着,这就是匠人匠心。

时过境迁,如今铁匠这个行当、这种手艺几乎失传了,走乡串村的铁匠也没有了,但铁匠的精神却永久留芳。习近平总书记就把好作风叫“打铁先得自身硬”。抓落实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部队伍要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铁匠的品质是闪亮的,匠人的品质永远闪光。

至今怀念铁匠打铁的样子,那是一种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沧县人民检察院)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0-11-09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5097.html 1 打铁的样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