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河北法制报记者 刘彬
今年42岁的王辉,从求学到就业,从没离开过“政法”,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他,在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委政法委工作期间,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2018年3月,他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带队扶贫。面对新挑战,他带领工作队员积极谋划,攻坚克难,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真情谋信任,用担当换认可,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足了文章。
认真落实政策 全力精准帮扶
王辉帮扶的曲阳县孝墓镇柳树沟村,共482户1285人。驻村伊始,他就带领工作队员逐户调查走访,短时间内全面真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立足精准扶贫,他带领该村实现了扶贫对象应退尽退、危旧房屋应改尽改,健康、教育、金融扶贫全落实,特困、低保政策全兜底,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动力。
71岁的贫困户王文校,2017年10月因脑血栓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也无亲属照顾。深入分析王文校的情况后,工作队认为只有送其去养老院集中供养,才能保证其生活质量,但这面临两大障碍:一是王文校拒不离家,坚称自己就要死在家里;二是民政部门养老机构人手不够,从未收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人员。王辉没有灰心,继续苦口婆心做王文校的工作,特别是在秋意渐浓时,他连续三夜和其谈到晚上10点,最终用真情感化了王文校。王文校说:“你把我当亲人,你的话我听。”第一关过了,第二关更难。王辉先后三次找到县养老机构负责人,详细说明王文校的困难,恳求给其一个安度晚年的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县民政服务中心冯主任表示:“你作为市里的干部,与王文校非亲非故,能够这样秉持公心、执着负责,这个人我们收了。”
2018年9月30日,对于王文校来说,是个铭记终生的日子。在养老院干净整洁的双人标间里,他对王辉说:“我这是到了好地方,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协调各方资源 着力普惠群众
扶贫工作中,王辉一直秉承“全部群众都满意才是真满意”的原则,把工作重心从贫困户扩大到所有村民,防止群众互相攀比、心理失衡。
两年多来,王辉带领工作队协调社会资源,开展捐献、慈善活动,先后4次为村幼儿园捐赠价值7万余元的电脑、文具、玩具;协调爱心企业到村捐助11次,捐赠物品价值8万余元。特别是2018年和2019年春节前夕,三家爱心企业为村民捐赠米面油300余份,全村65岁以上老人每人一份。他还协调单位拨款7万余元,对全村99个太阳能路灯的锂电池、控制器和配套的太阳能板、灯口全套更换,实现了整夜智能感应照明。
对反映问题和有困难的群众,王辉和工作队员都是真诚相待、真心办事,绝不因系非贫困户而推诿塞责。村民王玉铁、王登位反映,他们被人民银行误定为征信不良,影响贷款,王辉为他们起草了致人行、银监局、信用联社、金融办等单位的书面异议和反映材料,并帮他们协调,后圆满解决。二人送来锦旗,盛赞他和工作队“心忧百姓两袖清,扶贫帮困显豪情”。
推进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在扶贫过程中,王辉始终探索调研如何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群众的稳定增收。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上报了8个产业和基建项目,经积极协调,目前有5个项目已建设完成,2个项目已立项并开始建设,1个项目正在审批过程中。目前,通过产业增加群众就地就业岗位100余个。
王辉和工作队员先后为村扶贫龙头企业璟旭合作社联系出售鲜桃6万余公斤,“山里雪”鲜桃已经通过保百集团和惠友超市进入保定市场,受到市场好评。
王辉和工作队员借鉴“枫桥经验”,在村里构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积极探索实践了一套乡村治理工作方法,被省司法厅确定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8年、2019年,驻村工作队和王辉先后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工作队”和“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王辉获得“全市脱贫攻坚贡献奖”。
在王辉和工作队员的不懈努力下,柳树沟村正在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