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兰根
小时候的农村,挂面算是稀罕物,那时候,家家以粗粮为主,中午多是吃汤面,都是自家擀的面条。吃挂面要逢谁家给刚出生的小孩过百天儿,主家会给到来的亲戚或本家人每人一碗挂面,甚至还会放上两个荷包蛋。小时候我曾吃过一次姨家这样的挂面,那挂面还用葱花炝了锅,真是少有的美味。
那时的挂面要用麦子换。村里常来一个换挂面的中年汉子,黝黑的脸庞,沙哑的嗓音,他的挂面一把一把用纸裹住中间部分,放在两个长方形的木箱子里,用自行车推着,边走边喊:“换挂——面哩”,挂字拖着很长的音,仿佛是刚挂在木架子的细长挂面垂下来。我喜欢吃挂面,总是央求母亲去换,母亲舍不得,总是说好几次才肯倒出小半簸箕麦子,换回三两把挂面。逢感冒,母亲就用白水煮一小绺挂面给我吃,切好多的姜末,放上葱花、香醋,滴上几滴香油,基本不再放盐。俗话说:“做挂面不搁盐——有言(盐)在先。”挂面里本身就加了盐,母亲也是有意让我吃得清淡些,这一碗清汤挂面吃下去,额头冒汗,肠胃熨帖,浑身舒畅,感冒很快就会过去。
后来村里小霞的父亲学会了做挂面,又细又长的挂面挂在木棍上,晾在院子里一排一排,像是垂下的帘子。晾干的挂面有时会掉落地上几根,小霞捡起来递给我几根说:“生挂面也可以吃。”说着她放进嘴里一根,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吃起来,有面香,也有淡淡的咸味儿。
家里的生活条件渐好后,母亲经常在家里备上几把挂面。遇有父亲早出或晚归,母亲就会给父亲煮一碗鸡蛋挂面。有一次,父亲要去县城办事,早早就起来,母亲照样做了鸡蛋挂面,没想到父亲在院子里吃着吃着突然和母亲吵了起来。后来我才听明白,原来母亲平时都是给父亲两个荷包蛋,这次怕父亲出门中午吃不好饭,就先在碗底偷偷藏了两个鸡蛋,放上挂面压住,又在挂面上头放了两个鸡蛋,父亲快吃完时才发现藏着的鸡蛋,父亲没有剩饭的习惯,又舍不得多吃,这才和母亲急了。
挂面在家乡一带用来待客的风俗多年未变。除了给小孩过百天儿外,逢婚嫁娶,给接亲、送亲的人最高待遇就是先上一碗挂面荷包蛋。
如今挂面的种类越来越多,面条的料汁更是越来越丰富,而我最钟情的仍然是那一碗普通的家常挂面。
(作者单位: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