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1年02月25日
第05版:法治河北

规范现场作业 完善救援防护

——《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解读

□ 河北法制报记者 张世杰

通讯员 马 涛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但又确需立即开展作业的,要采取外部控制、机器人作业等方式替代人工实施作业。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要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防护用品、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这是将于3月1日起实施的《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的新要求。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强全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我省出台了《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为加强全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事故问题 从防护安全入手

据了解,《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空间,如隧道、涵洞、船舱、储罐等。

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危险性大,我省高危企业多、高危行业集中,在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工贸、市政、物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存在大量的有限空间。其中,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行业11.6万个,工贸行业14.7万个,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

《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紧紧围绕全面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从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制度建设和现场作业两个层面,精准聚焦解决全省有限空间事故易发多发问题,明确诸多务实、管用举措,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制度、强化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规范现场操作规程,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完善应急救援 强化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不当、盲目施救极易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据统计,有限空间事故死亡人数中50%以上是救援人员,近80%的事故是因盲目施救导致的伤亡人数增多。为此,《规定》要求,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防护用品、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设置救生绳,出现异常情况时,可首先采取外部救援方式,减少进入式救援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根据有限空间危险因素不同情况,逐一明确作业人员作业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升应急演练效果,除对一般的有限空间作业演练作出规定外,对具有季节性特点或特殊规律的有限空间作业,明确应在作业前一个月内开展演练,以便及早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危险因素种类、参数、特性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对存在中毒窒息和易燃易爆危险因素的有限空间,应当实施重点管控,划定管控区域,实行人员出入及过程管控。

■提升安全意识 规范现场作业

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危险性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此,《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紧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明确了五个方面重点培训内容,确保从业人员熟悉本单位有限空间基本情况,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业现场人员职责不清、不正确履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为此,《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根据作业方案要求,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及其应当履行的职责。

《规定》提出,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应当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内部作业外部监护、持续作业动态监测的原则,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整个作业过程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等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

《规定》提出,遵循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原则,推动生产经营单位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0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10114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1-02-25 ——《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解读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19583.html 1 规范现场作业 完善救援防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