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辰国
站在邢台市太子井高速收费站向东眺望,你会发现眼前的山并不陡峭并不高,当地人把这些形似馒头状的山称之为“粮囤山”。每天,当雄鸡破晓、东方出现鱼肚白,紧接着“粮囤山”身后便出现万道霞光。不久,红彤彤的太阳便从这里冉冉升起。
最大的一座“粮囤山”,半山坡苍翠抢眼,像小学生用蜡笔的涂鸦。当地人介绍,这是50多年前人工种植的柏树,东柏山村就隐藏在这山脚下。
再次到访东柏山村是处暑后的一天。此时暑意散去,凉风轻起,天空蓝得像童话中的世界,大团温润如玉的云朵挂在天际,轻舒漫卷。跨过收费站匝道,沿一条不宽的小路逶迤前行,路两旁有很多不规整的梯田,地块不大,形状各异,都是村民开垦的荒地。村民们总能把巴掌大的地块拾掇出来,精耕细作。地里的花生、谷子、大豆、高粱仍然是成片成片的绿,是那种深沉的绿、浓酽的绿、成熟的绿。沿着山道继续前行,这里一片核桃树,那里一片花椒树。核桃树上挂满碧绿的果实,已经成熟,有村民正持长杆敲打。花椒树上长满了长长的圪针,一爪爪红褐色的花椒缀满枝头,煞是好看。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啃食着嫩叶和青草。沟渠边、小路旁,一米多高的大黄蒿和小蓬草挤挤挨挨、互不相让,长成了一道绿篱。大黄蒿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浓香,能避蚊虫。小蓬草有纤细的身子,柳叶状的叶子,冠如高粱穗,枝杈上结满了黍粒大小的花朵。拉拉藤根系发达,茎蔓缠缠绕绕,给山坡沟壑披上了厚厚的绿军被。牵牛花、打碗花、田旋花千姿百态,拉着长长的蔓攀爬在草木枝条上,开着红、黄、蓝、白、紫色和杂色的喇叭花。“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此时蝉声尚未息,却没有了夏日的聒噪。
踏进东柏山村,能感觉到山村的雅致和幽静。街道阡陌纵横,各种石头垒砌的房子满目皆是。这些建筑从奢华到简朴,每座小院错落有致,石砌的台阶层层叠叠,青石垒砌的墙体,屋顶覆盖着石板,屋檐装着石瓦口。窗户古朴,窗棂为镂空木刻雕花。门楼砖雕花纹精美,多是些梅花瑞兽。门下有石门当,门框木板上刻有“福”“勤俭人家”等字样。临街三岔路口有一靠墙的简易棚子,两根三米高的方形石柱垂直“栽”在地上,支撑着棚顶,令人驻足观望。街头巷尾散落着许多石碾、石磙、石槽、石板等,向人们叙述着当年的繁盛。
东柏山村地处太行山脉东侧的低山区,土地瘠薄,水源奇缺,历史上因人畜饮水问题,多与邻村在“一线泉”发生纷争。后来,全村老少赤膊上阵,硬是用钢钎铁锤,靠肩挑背扛,在村南用石头垒砌了一个蓄水池,引山上雨水入池,沉淀后供人畜饮用。目前,村民的饮水问题早已解决。当年修建的蓄水池坚固耐用,四周芳草茵茵,鲜花点点,一池碧水波光潋滟,不仅成了村里一道风景,而且依然为该村蓄水抗旱保墒发挥着作用。
东柏山村村北有一座古塔,始建于明末清初,20世纪60年代被毁,2019年3月,村民集资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泰岩塔”。该塔高8.19米,八角五层青石雕砌,气势磅礴。阳光照耀下,豪光泛起,熠熠生辉。伫立塔前远望,青山环抱,众山向望。
东柏山村民风淳朴,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代代流传着“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粮食满仓”“靠天吃饭饿断肠,双手勤劳粮满仓”“多逛地头少逛街头,大囤冒尖小囤流”等民谣。目前不少小学都合并了,唯独东柏山村还保留着。多少年来,有数不清的孩子走出这所小学, 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
离开东柏山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深邃的天幕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如水似纱,静静地洒在田间和农舍上。远山的身影定格在溶溶的月光之中,显得格外宁静宜人。草丛里虫鸣如潮,蟋蟀、纺织娘和油葫芦的叫声,忽而高亢激越,忽而低回浅唱,像动听的小夜曲。
东柏山村既是个古村落,又是一个生态文明村。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已经走向新时代的文明。公路已修到了村口,街道路面已经硬化,高高耸立的通信塔输送着最强的信号。不少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门前停放着小汽车、电动自行车、农用三轮车。做饭已经告别了柴草,用上了电器或液化气,打开水龙头就会有自来水流出。村庄有标准的公厕,户厕改造也已完成。目前,村子正以持续奋斗的姿态,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信都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