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乡村的夏夜

□ 王青山

在老家农村,夏季的夜晚,人们总是耐不住家里的闷热,晚饭过后,便三三两两地聚拢到村中的公路旁、路灯下,拿个马扎随便一坐,手摇着蒲扇,唠唠家常。欢笑声不时顺着柏油路面传到村外,传入夜空,使得沉寂的星星都满怀妒意地频频乜斜起了眼睛。

有一次我回老家,晚饭之后,母亲着对我说:“最近村口可热闹了,每到晚上,有敲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跳广场舞的,围观的人也里三层外三层的。”喜欢热闹是母亲难以割舍的情结,晚饭后时间不长,她便风风火火地赶往村口。

我独自在家过了半个小时的光景,也耐不住家里暑热的憋闷,放不下心中的那份好奇,便放下了翻动了几页的书本,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出家门,走向村口。

脚步刚刚迈出胡同,喧天的锣鼓声就漫过墨染的夜空,震荡着我的耳膜。如同阵阵柔和的夜风,清爽着自己的感官、汗毛孔,催动着脚下的步伐。

近了,距村口越来越近了。远远望去,高悬在村口线杆上的几盏电子灯散射着雪亮的光芒,惹得星星都无奈地阖上了慵懒的眼皮,早早地钻进了云朵铺就的暖窝,开启了酣眠模式。耀眼的灯光下面,锣鼓声就像锅里打滚儿的开水一样沸腾着。伴随着锣鼓的节奏,人们笑着、跳着,欢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绚烂的灯光下,人群像铁桶一样密密匝匝地把敲锣鼓的、扭秧歌的、跳广场舞的围在中间,唯恐有丝毫的快乐在人群的缝隙中外溢。尽管天气闷热得就像掀开锅盖的蒸屉,尽管围观的人们衣服已被汗水黏在身上,尽管那快乐的创造者缠在脖子上的毛巾都往下淌着汗水,可依旧阻挡不住人们无须言表的热情。鼓槌在臂膀的甩动下,在空中划出一轮轮完美的弧线,红绿相间的纸扇随着秧歌的节奏时开时合,仿佛夜间盛开的一朵朵昙花,吸引着人们炙热的眼球。围观群众的欢呼声、呐喊声,穿透夜空,此起彼伏。四百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处处洋溢着人们的快乐,男女老幼数百人共享着这份快乐。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快乐需要分享,更需要共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乐仿佛具有它先天的传染性。在人们的闲谈中了解到,来这里敲锣打鼓的、跳舞的,不只是附近几个村庄的,还有不少稍远一些的十里、二十里之外的爱好者也慕名而来,甚至自己带着铜锣、扭秧歌的行头,在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就已经赶过来了,来挥洒汗水,分享技艺,共享快乐时光。

静如泼墨的夜空是天然的帷幕,宽厚沉寂的大地是天然的舞台。虽然没有统一的组织,只是人们自发的集聚,可热烈的氛围瞬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快乐没有约束,心里没有隔阂。尽管锣鼓声有时有所偏差,跳舞的姿势有时不太标准,做不到整齐划一,可没有人嗤笑,没有人评头论足,没有人在乎细枝末节,没有人求全责备。没有了名利的涉足,快乐竟变得如此简单、纯朴。他们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尽己所能,带给大家的只有毋庸置疑的快乐节奏。

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那么短暂,稍纵即逝,给人一种如同囫囵吞枣般的感觉,来不及消化,来不及细细品味。在高潮迭起的瞬间,汗渍的鼓槌忽然画上了终场的感叹号。意犹未尽的人们恋恋不舍地陆续开始返程,场地也渐渐回归了夜的静谧。只留给人们梦境中对快乐的无尽遐思和对明日的无限期盼。

(作者单位:吴桥县公安局)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2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3-08-22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59857.html 1 乡村的夏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