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 (王景海 高歌)“你们牺牲了自己周末休息时间,让我们母女相见,太感谢你们了!”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秉承“柔性执行”理念,妥善处理了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帮助申请执行人李某顺利实现了探望权,在彰显执行力度、释放司法温度的同时,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撑起了一把爱的“保护伞”。
李某与李某某2018年登记结婚,婚后不久生下一个女儿。因婚后感情不和,双方当事人矛盾纠纷不断,在孩子不到一岁时,经法院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约定婚生女由男方李某某抚养,李某有权每月探望,探望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后李某以李某某一直不予配合探望为由,向海港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
承办人王景海、谢晓龙接到这个案件后,认真梳理案情,得知女方李某离婚后回到老家湖北襄阳,而男方李某某带孩子生活在唐山。千里迢迢,路途遥远,而双方互不往来,意见也极不统一,再加上孩子正上幼儿园,只有周末有时间,探望权的行使有很大的局限性。
考虑到探望权执行作为行为履行的特殊性,需要被执行人的协助配合,承办人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为切入点,多次打电话与双方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相劝,努力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把双方约至法院执行局。
由于天气寒冷,承办人找了两个温暖的房间,并为孩子专门准备了糖果和玩具,创设了良好舒适的探视环境。
承办人耐心与李某某沟通,一方面讲明情理,使其认识到母爱缺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释明法理,告知其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同时,承办人背靠背做女方的思想工作,告知其要珍惜难得的探视机会,努力培养与女儿的感情。
为保障探望权的顺利进行,承办人陪同见证了探望权的行使,密切关注探望进程,监督协助孩子的交付工作。为使后续的探望权顺利行使,承办人借此机会积极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重建信任,最终双方达成由第三方通过微信把孩子的日常生活视频传至女方的和解协议。至此,该起探望权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该案中,承办人始终坚持以法律讲解为切入点,用柔性的手段对家长进行情绪引导,让其明白探望权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权,是维系非抚养一方与子女之间情感纽带的重要途径,探视孩子不仅仅是对方情感上的需求,更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该院通过柔性司法、善意执行的方式充分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了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