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滦平县第一中学采取科学有效的危机干预方式,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障他们身心健康。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每周安排固定课时,心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生动有趣的课件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拓展训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邀请校外心理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有效的应对策略。各班级班主任以 “认识自己”“挫折也是财富” 等为主题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性格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通过展板、海报、广播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学到心理健康知识。
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多层级信息收集网络。班主任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以及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情绪波动,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反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建立学生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委员经过培训能够识别身边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及时向老师反馈。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建立心理危机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当发现有心理危机潜在迹象的学生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迅速启动心理评估程序,进行分级。对于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校内心理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中度和重度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最恰当的帮助。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升级改造心理咨询室。增设学生自助区、休息放松室、发泄区、教师办公接待、沙盘游戏、个体咨询六个功能区,心理咨询室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心理咨询教师采用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对于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的学生,通过倾听、引导和心理干预技术,帮助他们排解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通“电话心理咨询”服务,方便学生在需要时及时获得帮助,在校园内营造了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学生们不再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心理健康,形成一种温暖、向上的校园文化。 徐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