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5年03月18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故乡春韵

□ 孔令胜

故乡的春天,是我心中一首永恒的诗,一幅永不褪色的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今年第一缕春风掠过子牙河的涟漪,我的家乡献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景点,在春天的怀抱中更显韵味深长,仿佛一幅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画卷在缓缓铺展。

踏上城南的古单桥,岁月的痕迹扑面而来。这座始建于明崇祯二年的石桥横卧碧水,车辙印里流淌着近400年的光阴,桥身的石头斑驳而厚重,每一道纹路都似在诉说往昔的故事。桥的两头,垂柳依依,嫩绿的新芽恰似灵动的小精灵,在微风中轻盈摇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垂柳,就是贺知章笔下春日的使者,用它的婀娜多姿为古桥增添了一抹柔美的色彩。细长的春柳垂丝轻抚桥栏,宛如在与古桥喁喁私语,倾诉着悠悠岁月。阳光给垂柳披上一层金色薄纱,此时游人、古桥与垂柳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共同勾勒出“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

移步至马本斋纪念馆,远远便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花的芬芳。这里粉红色的桃花和淡粉色的杏花在料峭春寒里争相报春怒放,仿佛是在慰藉先烈英灵,也映衬着汉白玉英雄雕像的高大雄伟。子牙河的支流在纪念馆旁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桃树繁茂的生机,更讲述着英雄当年的不朽事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年民族英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为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解放,与日寇殊死奋战。他们的热血,早已深深融入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化作了滋养万物的养分。马本斋等先烈的英雄事迹如这烂漫桃花,在家乡人民心中永恒绽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在城区东部的汉王纪念园,汉风回廊与成片绿地在明媚的晨光与和煦的春风里相映成趣。这里早春的草色,好似大地刚刚睡醒时的一抹朦胧睡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稀疏的几株嫩草,倔强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窥探着这个全新的世界。每一株小草都在春风的鼓舞下努力生长,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讲述着汉王刘德当年修学好古、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和不朽功绩。

踏入县域最北端古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诗经》里“隰桑有阿,其叶有难”的赞美在此处得到完美诠释。一棵棵古老的桑树,粗壮的枝干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上,它们是岁月的忠实守望者。嫩绿的新芽星星点点地布满枝头,宛如翠玉雕琢而成的宝珠,镶嵌在褐色的绸缎之上。微风拂过,枝条轻轻摇曳,似乎少女翩翩起舞,演绎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这些桑树历经了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家乡的时光变迁。如今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将焕发新的生机,结出甜美的桑果,供游人们来这里休闲时采摘品尝。在它们的生命里,承载着家乡人民的记忆和情感,每一片叶子都记录着一段独特的时光。

家乡的春天,是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是古韵与生机的碰撞。古单桥的垂柳、马本斋纪念馆的桃花、汉王纪念园的绿草、古桑林的嫩芽,还有那些穿插其中的千古诗句,共同编织成故乡的春日长卷,共同描绘出家乡春天独有的魅力,让人沉醉、让人眷恋。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故乡春天的那份美好,都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献县公安局)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5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5-03-18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84007.html 1 故乡春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