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5年03月18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家乡的饼

□ 董民生

人的味蕾和记忆有关,对家乡的味道特别敏感。有一次,我在省城一角吃大饼老豆腐,感觉饼的味道特别熟悉。一问,果然,老板是威县人,烙饼技术是在老家学的。他的饼在附近一带很受欢迎,临走老板坚决不收钱,说遇见家乡人说家乡事儿感到特别亲切,就当请客了。他家的饼就是家乡最典型的油扇子饼。

油扇子饼因其形状像扇子而得名,又叫油酥大饼,在威县城区、乡下集市上都有。油酥大饼个头儿大,外酥里嫩,刚烙好时口感焦且香,完全不同于烧饼和火烧,是配食老豆腐的最佳主食。有一次,我在邵固专门到大饼豆腐摊品尝,尽管烙饼师傅马不停蹄,但依然供不应求,每张大饼足有三四斤,用刀切开,层次分明。我问师傅这么多层是怎么形成的,他让我仔细看。说罢,他麻利地从瓷盆里挖出一块柔软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撒一层面粉,揉按,擀成条形,刷油,卷起,揉按,再擀,再刷油,刷一次油即形成一层,将擀制好的饼坯用擀面杖挑着放入鏊子,几次翻面刷油,最终形成外酥里嫩的油酥大饼。

有一种大饼叫腥油饼,特别香,是很多人的最爱。挑选上好的猪板油切成细小碎块备用,在擀成圆形的饼坯上浇少许香油,撒十三香,将切好的猪板油放在饼面上,卷起来,再稍微揉按后擀成圆形,在铁锅或鏊子上烙制,出锅后切成长条或三角,夹层边沿上可见透亮腥油,其焦香远超油酥大饼,可配食炒菜,就芥菜疙瘩陈咸菜尤佳,再喝一碗疙瘩汤,就是一顿地道的家乡饭了。过去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吃腥油饼就是改善生活,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喜欢吃腥油饼,不单是品尝美食,还是一种回忆家乡味道的情怀。

威县饼卷远近闻名,饼卷之饼和油酥大饼大为不同,讲究柔、软、薄、香,其薄足可透视报纸文字,故又称薄饼,擀制尤为讲究,面团在技术娴熟的师傅手上非常温顺,擀面杖碰触案板,发出清脆响声,几次挑起摔打,饼坯越发柔劲微薄,置于鏊子上烙制,刷油翻面,烙成后可加剔骨肉、酱牛肉、熏菜、肘子,也可加炒鸡蛋,口感风味各有千秋。

我对面糊饼印象最深,小时候闻到别人家烙饼的香味,就缠着娘要烙饼吃。那时面粉稀缺,只在过节时才能吃上蒸馍馍,烙饼更是难得。母亲禁不住我缠磨,烙一张小面糊饼优待我的馋虫。面糊饼做法最简单,把面粉和成面糊,倒在铁锅或鏊子上,用锅铲摊开,把握火候,翻一两次面即可。面糊饼非常柔软,油越多越香,也可烙出饼饹馇,打糊时加入鸡蛋可烙成鸡蛋面糊饼,也可加切碎的韭菜,烙成韭菜面糊饼。我觉得面糊饼直接当主食吃最好,配食老豆腐其口感远不如油酥大饼。

还有一种干烙饼,用油较少,水分稍大,切成条,用于做焖饼烩饼,当然也可以干吃,香味不足,口感筋道。

家乡的饼我印象最深的就这几种,是最普通最好吃的饼。伴随着袅袅炊烟,家乡的大饼走过悠悠岁月,味道从来没有变过,变化的只是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味蕾对饼的感受不像过去那样敏感了。它虽称不上美食,但绝对是难忘的岁月记忆。不管走多远,累了就多吃点家乡的饼吧,你一定能吃出不一样的家乡味道。

(作者单位:威县公安局)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5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5-03-18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84008.html 1 家乡的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