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3月28日
第06版:法苑聚焦

二十余年婚姻陷危机

法官悉心调解弥合裂纹

本报讯 (张琪琪)近日,蠡县人民法院少年家事法庭受理一起离婚案件,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回忆曾经的美好生活、建立继续共同生活的信心,最终促使离婚双方和好如初。

原告王某(女)与被告王某某在2003年3月领取结婚证,婚后育有一子。后双方经常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随着矛盾的升级,王某对婚姻失去信心,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梳理案情,积极与当事人沟通,询问原告离婚的原因。原告称,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对自己和家庭的关心甚少,自己一人承担着照顾老人、孩子的重担,遇事连个一起商量的人也没有,自己实在太累了,不想再继续下去,只想离婚。

法院及时联系被告,询问被告意见,并向被告转述了原告的想法。被告称,如果原告坚持离婚,他愿意离婚。法官听出被告的话里有赌气的成分,又反复询问被告的真实意愿,逐步突破被告的心理防线,被告才道出实情。被告称,自己在外打工,工资不多,除去吃饭等日常花销,都花在了儿子和家里的大事小情上,没有多少存款,妻子和自己争吵大多是因为家里的经济问题,结婚二十多年了,其实双方是有感情的,走到离婚地步,自己也不愿意。

结合原、被告的表述,承办法官发现,两人虽都颇有怨言,但在对生活点滴的抱怨中透露着对家庭的责任、孩子的关爱、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于是,法官决定先行为原、被告做调解工作。法官以案说法、释法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原、被告双方都了解到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之处,应彼此体谅双方在婚姻中的难处和艰辛,同时引导当事人回忆婚姻中的美好,深入思考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原告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被告看到此情此景,对原告的爱意、对家庭的不舍,全部流露出来。法官见此情景,及时协调,促使双方和好,二人终于消除心中芥蒂,表示愿意给彼此一个机会,今后更努力过好婚姻生活。原告当即表示撤诉。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5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5-03-28 二十余年婚姻陷危机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84445.html 1 法官悉心调解弥合裂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