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第08版:警营·文化

荆条筐

□ 刘兰根

儿时的房前,种着一大片红荆。红荆的叶子似松针,但更细小。夏天,红荆绽放出米兰般的小花,由鲜红渐变为粉红,最后变成白色,一直开到秋天。赤色的枝条具有极强的韧性。密密的一片红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折下一根荆条,拿在手里挥舞,便是互相嬉笑玩闹的道具与“武器”。那细密的碎叶往往弄得衣服上、头发上满是。

红荆条是编织筐类的好材料,二大伯手巧,他常常在家用红荆条编筐编篓,编出来的筐大的能有一人多高,是盛放粮食的囤,透气性好,粮食不易变质。还有小一些的,是一米多高的椭圆形花篓,放萝卜干、山药干特别好。我们家的粮囤和花篓都是二大伯编织的,特别结实耐用,用了好多年。

那时候的人们特别勤快,下地时多是步行,肩上总会背上一只筐,不论是砍草砍菜拾粪,回来时筐总不会空着。筐还有一个用处,母亲说有一年夏天下冰雹,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顺手把筐举到了头顶,避免了被雹子砸伤。所以,每次下地时,母亲背上筐便成了习惯。即使筐用坏了也舍不得丢掉,里面垫上旧纸箱照样用,二大伯腿脚不太好,要好几天才能编成一只筐,又不收钱,谁也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他。

有一次放学后,我看到在南墙根下,有三只摆得整整齐齐的新筐,赤色的荆条筐,我特别欣喜,觉得家里像添了大件儿一样。不一会儿,父亲骑着车子回来了,笑眯眯地对我说,你们姐弟三个都在咱们村上小学,都老实听话,功课也好,你二大伯奖励你们,给你们三人每人编了一只筐。看着那只筐,我感觉到二大伯对我的奖赏,此后我学习更加用功,放学后就背起筐给猪挖菜去,相比同伴们背的那些旧筐,我觉得特别自豪。

筐不用时,我就放进厢房里,防止风吹日晒雨淋,也总是清扫得干干净净,这筐伴随了我好多年,直到后来去外地上学、工作。

渐渐的,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出门时我总是背上包,各种的包都有,也成了习惯。前几天,我开车到百里之外办事,路上到处是长势喜人的庄稼,在一处荒地边,我发现了多年未见的红荆,忍不住停下车来驻足。红荆,这伴随了我多年成长的植物很普通,它耐旱、耐寒、耐盐碱,坚韧顽强,长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它一茬又一茬地生长,深深扎根在了家乡人的生活中,让那些贫瘠的日子温暖丰盈。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红荆,让我想起那些背过的筐,那些劳作的岁月,那些走过的路,也更加坚定内心的淳朴与执着。

(作者单位:衡水市冀州区公安局)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hbfzb.com copyright © 2009-2022 河北法制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
冀ICP备1703248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

2023-08-22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59854.html 1 荆条筐 /enpproperty-->